-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犯罪心理学 第一讲 导 论 犯罪心理学是什么? 请你回想一下:身边有哪些犯罪心理痕迹 公交车上的扒窃 多数的扒窃地点发生在: a.公交车过道 b.公交车站台 c.上下公交车的车门 d.公交车座位 调查结果:近50%为c,其次是 a ,b,d 分析: 扒手利用了一些心理技巧:有限的时间、空间引发乘客的心理焦虑,占用更多心理资源 ,注意力被分散。 请你回想一下:身边有哪些犯罪心理痕迹 某保安砸ATM机偷钱。 视频1 你认为犯罪前,他想得最多的是什么? a.是犯罪,如果被抓判刑会很重 b.只要砸开机器就能拿到钱 c. ATM机里存了大量的钱 d.是犯罪,如果被抓可能会判刑 e. 不会被发现,也不会被抓住。 分析: Carroll,1978年心理学实验 代表性的研究:Carroll 心理学实验 被试:选取监禁中的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和未犯罪的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条件:给被试呈现不同风险条件下的假设犯罪机会,有四个独立维度变量: a 获益的可能 b 惩罚的可能 c 获益的数量 d 惩罚的严厉 结果分析: c 51% > d 24% > a 18% > b 7% 大多数被试选择时存在维度偏好 —— 往往只注意单维度,或以单维度为主,做微量调整。 维度偏好严重限制和影响人们对多种信息的整合与判断。 可以说,犯罪选择不是理性的,甚至是冲动的! 可见,犯罪心理学需要研究并回答以下问题: 1、同样的犯罪机遇前,为何有些人会犯罪,有些人不会? 2、什么样的动机引发了犯罪? 3、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如何变化? 4、犯罪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应用到犯罪防控和刑事政策中? 5、如何利用犯罪心理学进行罪犯心理矫治?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定义与内容 一、犯罪心理学的定义 (criminal psychology) 1、什么是犯罪 刑法 “犯罪”:危害社会的、触犯刑事法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学 “犯罪”:危害社会的,应受制裁或处罚的行为。 两个概念异同? 规范概念,认定和识别犯罪,定罪量刑; 现象概念,认识犯罪现象的规律,研究犯罪原因和犯罪心理机制,探讨预防和控制犯罪对策。 2、什么是犯罪心理学 狭义说:运用心理学的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性格、气质、能力、需要、动机等) 广义说:运用心理学的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狭义 + 与犯罪相关的 法律心理学内容 即:立法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矫治心理学) 从犯罪心理学——法律心理学 从最初狭窄的 criminal psychology 逐步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 Legal psychology 还有20世纪70年代广泛地使用的 心理学与法律(法律心理学) Psychology and law 法律心理学也成为了规范的学科名称 国际标准学科分类代码为8201080 法律心理学较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其内容还包括: 立法心理学:法律语言 侦查心理学:诱惑侦查、面孔辨认 证人证言心理学:证人易受暗示性 审判心理学:审判语言的中立性,诉讼模式与技巧等等。 矫治心理学:矫治策略与诱导、人格重塑 二、犯罪心理学研究什么人? 1、犯罪人 2、一般违法人 3、虞犯 —— 最有可能犯罪的人 (与恶习者交往;常出入不良场所;参加不良组织;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人格缺陷明显者等等) 4、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 5、与犯罪有关的人员 (受害人、监管人员、侦查人员等) 三、犯罪心理学 研究什么内容? 1、犯罪的原因? 2、犯罪的心理机制? 3、犯罪的心理发展与变化? 4、不同犯罪类型的心理特征? 5、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 四、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 1、在犯罪学中的地位: 2、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3、学科的交叉性、社科性和或然性 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犯罪和预防犯罪的问题,具有独立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诞生与研究现状 一、犯罪学的出现 龙勃罗梭(Lombroso,1836—1909年) 以惯犯和重大犯罪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解剖罪犯的头盖骨及身体各部分的研究,发现罪犯与正常人在生理构成上有很大不同 罪犯在生理特征上表现出一种反祖(atavistic)现象,提出了 “天生犯罪人”理论 1、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历年真题章节练习题集.pdf VIP
- 《肺结核病报告转诊制度》.pdf VIP
- 脑梗塞ppt课件(精).pptx VIP
- 高血压、糖尿病培训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pixelgridV4.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处理系统卫片使用手册.pdf VIP
- 贵州财经大学 法学综合(民法、经济法)A卷 2018年考研专业课真题.pdf VIP
- 2025年河南省高考对口升学烹饪试卷 .pdf VIP
- 贵州财经大学 法学综合(民法、经济法)B卷 2018年考研专业课真题.pdf VIP
- 论刑法中多次犯的理论与实践剖析:从概念厘定到司法适用.docx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