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按摩科-隆庆之变-的历史教训及其反思.pdfVIP

明代按摩科-隆庆之变-的历史教训及其反思.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香港骨伤 ·理论研究 ※ 明代按摩科“隆庆之变的历史教训及反思 (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赵毅 摘要 “隆庆之变”,指明代隆庆五年(1571),按摩科被政府取消。作者就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 以及对清代和现代的负面影响作了探讨,并提出了推拿学科的发展必须解决科学化、理论化和规范化的 问题。 ‘ 关键词 按摩科 隆庆之变 推拿发展史 手法医学 手法医学,是指以手法外治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医学。我国传统的手法医学自《内经》时代始即称“按 摩”,明代中后叶按摩科被取消后,出现了变通的学科名——“推拿”。研究明代手法医学的盛衰演变, 对于今天手法医学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一、明代早期按摩的蓬勃发展。 .. ’. 按摩在经历了隋唐的鼎盛时期以后,曾于宋元一度低迷。明代建元初期,政府将已被宋元取消的按 摩科重新列为医学十三科之一,使手法医学再一次进入快速发展期。当时的按摩有如下特点: ’1.治疗范围涉及各科 书》(1636)、《保生秘要》(1632)等明代著作记载,按摩疗法涉及内外妇儿各科而以成人病症为主,如 臌胀、中风偏瘫、痨怯、色劳、哮喘、膈噎、咳嗽、癫痫、紫白癜风、黄疸、结核气、时气、脚气、小 便迟滞、疝气、疟疾、遗精、心邪、头痛、眩晕、耳聋耳鸣、鼻渊、口千、胸腹胀闷、腹痛、胃脘痛、 呕吐、痧症、乳痈、转胞、胞衣不下、自浊白带、脱肛、痔疮、痞块、痰火等。 2.治疗手法丰富多彩 《韩氏医通》记载了揩擦、按拿、牵引法和木拐按节法,以及摩腰,擦肾俞,擦足心、掌心、足三 里、肾俞、脐轮等操作法。《景岳全书》记载了刮痧法和手法助产法(其手法源于宋代杨康候的《十产论》)。 其他如将阴道手法用于产后胞衣不下,中指按捺耳窍治疗耳聋耳鸣,揉乳治疗产后急性乳腺炎也很有特 色。《保生秘要》有擦手足、搓涌泉等,自我按摩手法有扳、搓、拿、摩、擦、掐、运、击(弹)、擦摩、 摩运、搓运、擦搓、分、分摩、推拂、指按、掌熨、中指熨搓、一指点、指甲捻等,还有双手悬梁自重 牵引法。 3.保健按摩开始普及 王廷相《摄生要义》“按摩篇”,除了论述自我养生按摩外,还记载了一套全身保健按摩程序一“大 度关”法:“凡人无问有事无事,须日要一度,令人自首至足,但系关节处,用手按捺,各数十次,谓之 ‘大度关’。先百会,次头四周,次两眉外,次目眦,次鼻准,次两耳孔及耳后,皆按之;次风池,次项 左右,皆揉之;次两肩甲,次臂骨缝,次肘骨缝,次腕,次手十指,皆捻之;次脊背,或按之,或捶震 之:次腰及肾堂,皆搓之;次胸乳,次腹,皆揉之无数;次髀骨,捶之;次两膝,次小腿,次足踝,次 十指,次足心,皆两手捻之;若常能行此,则风气时去,不住腠理,是谓泄气。”其中涉及的具体手法有 按(按撩)、揉、捻、捶(捶震)、搓等。“大度关”法亦收入明蒋学成的《尊生要旨》。 4.手法诊断得到重视 作为手法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手法诊断和手法定穴也得到继续发展。如《景岳全书》就有按法确定 由美国外科医生JohnBenjamin Murphy(1857~1916)的墨菲征(Murphy’Ssign)早300年。 二、关于按摩科被取消的史料记载 明隆庆五年(1571),国家最高医政管理兼医学教育机构太医院的医学分科,已从十三科改为十一科, .10一 ※ 香港骨伤 ·理论研究 ※ 按摩科被撤消。这就是按摩科的“隆庆之变”。 据万历十五年(1587)重修的《大明会典》|31:“凡本院习业,分为十三科。白御医以下,与医士、 医生,各专一‘科。隆庆五年奏定,御医、吏目共二十员:大方脉五员,伤寒科四员,小方脉、妇人科各 二员,口齿、咽喉、外科、正骨、痘疹、眼科、针灸等七科各一员。医上、医生各七十余名:大方脉、 伤寒科、小方脉、妇人科、口齿、咽喉、外科、正骨、痘疹、眼科、针灸等各名数不等。……”(卷之二 百二十四·太医院)此时已无按摩科。 明万历《太医院志》川:“隆庆五年更定御医十人,吏目二十人。”(建官考)“按医有十三科,医官、 医士、医生按科习业。日大方脉、日妇人、日疮疡、日针灸、日眼、日口齿、日接骨、日伤寒、日咽喉、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