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生态知识的发掘与生态脆弱环节 Expl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Knowledge and Link of Ecological Fragility.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土生态知识的发掘与生态脆弱环节 Expl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Knowledge and Link of Ecological Fragility.pdf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m
k』?竺竺生竺曼坦三坐!!墨!型。.竺山naJ…Cu…ltu…re~
本土生态知识的发掘与生态脆弱环节
田 红1,彭大庆2
(1.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2.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本土生态知识的发掘与该民族所处生态系统的脆弱环节息息相关,民族文化的适应总
是表现为能正确地认识脆弱环节的客观存在,并在民族文化的正常运行中,发育出规避这些脆
弱环节的手段和对策来。其具体适应的手段有三:其一、常态适应;其二,抗风险适应;其三,补
救性适应。
关键词:本土知识;脆弱环节;非对称反馈
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二-621X(2009)02—0104—05
本土知识是相对于普同性知识的习惯性提 接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容回避的事
法。这一提法首先由文化人类学家格尔兹引进学 实在于上述各项威胁。不仅与普同性知识有关,还
术界…,其后,逐步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它的含 与各民族的本土知识直接关联,甚至是普同性知
义是指由特定民族针对特定地区的自然与社会背 识与本土知识不相兼容而酿成的祸患。这就向全
景,通过世代积累而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这样 人类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人类不仅要学习和
的知识体系服务于特定的民族和地区,具有明显 了解普同性知识,还得认识和了解各民族的本土
的民族归属性和地缘性,称为本土知识…。 知识,因而一些有识之士通过各种渠道呼吁全人
与普同性知识一样,任何一种本土知识都有 类关注本土知识的发掘、传承、利用和推广本土知
自己的价值取向、解释系统和资料积累框架以及 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全人类。
逻辑推理的规范。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土知识的 一、本土生态知识发掘的内涵
这整套内容只适用于相关民族和特定地区,其他 普同性知识追求的存在是在尽可能剥离人的
民族成员要了解异民族的本土知识,都必须经过 存在情况下,发现客观存在的知识内容,或者是事
艰苦的学习和认真的分析、比较才能认识其特点, 物的规律性不同,各民族本土生态知识不仅是知
明白其效用。要掌握自己所不了解的异民族的本 识本身的客观性,还要追求特定人群对客观规律
土知识,对任何民族来说都必然是一个发掘和认 的认识和利用。也就是要发现和整理特定人群对
识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整理和学习的过程。正 所处自然环境的认识、理解和利用。本土生态知
因为这样的发掘和整理具有很大的难度,因而在 识始终打上了特定人群活动的烙印,因而离开了
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中,总是有意和无意地忽视 对特定人群的观察和分析就无从发现本土生态知
甚至歪曲各民族本土知识的存在。 识的存在。对获载特定民族文化的人群进行对比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 分析和研究是文化人类学一贯的传统,既然本土
加快,一些全人类共同的问题,如生态恶化问题、 生态知识隐含在特定的民族文化之中,因而从原
环境污染问题,国际冲突问题等开始暴露出来。直 则上讲,认识本土生态知识大体应该沿袭文化人
收稿日期:2009—03—12
基金项目:湖南省民族学摹地科研项目“石漠化带生态恢复的难点及文化对策研究”(08jdzb02)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田红(1974一),女,土家族,湖南吉首人,副教授,占首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牛。研究方向为多元文化与生态维护。
彭大庆(1971一),男,土家族,湖南保靖人,吉首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和中国文学。
万方数据
民族文化学刊
上竺曼生旦£竺j曼!型.曼坐坚j型羔生垄!!三羔曼坐兰蒯,原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显岗水库加固工程围堰的设计与施工 Cofferdam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for Xiangang reservoir reinforcement project.pdf
- 显微彩色图像处理在藻类识别统计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in Algae Recognition and Counting of Microscopic Color Image Processing.pdf
- 显微手术切除高位颈段椎管哑铃形肿瘤.pdf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20年回顾(附4260例报告)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to treat hemifacial spasm a review of 4260 operations performed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pdf
- 显微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3例.pdf
- 晋东北地区燕山运动的基本特征——来自125万应县幅区域地质调查的总结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ANSHAN MOVEMENT IN NORTHEASTERN SHANXI——A SUMMARY OF REGIONAL SURVEY OF THE 1250000 YINGXIAN COUNTY SHEET.pdf
- 晋中市人口性别高位现状分析 The Analysis on Jinzhong Population Sex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in New Times.pdf
- 晋中市人工防雹减灾系统研究 Study of Hail Suppression and Reducing Disaster System in Jinzhong City.pdf
- 晋中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状况调查 Survey on sources of the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in Jinzhong city.pdf
- 晋中市煤矿开采对水环境的影响评价及治理措施.pdf
- 本土研究与异文化视野 Local Research and Visions from Foreign Culture.pdf
- 本溪54城市坐标系与本溪80城市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 Conversion of the 54 and 80 Urban Coordinate Systems of Benxi.pdf
- 本溪地区人参野外播种技术的研究 Study on Sowing of Ginseng in Benxi region.pdf
- 本溪地区气象国家一级站数据通讯 Data communication of weather national first-grade station.pdf
- 本溪市孤儿生存发展现状.pdf
- 本溪组命名剖面牙形刺动物群的特征及地质时代 Characters and geological age of conodont fauna from denominated section of Benxi Formation.pdf
- 本科护生对器官捐赠知识、态度及意愿的现状调查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tus quo of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 on the knowledge,attitude and willing toward organ donation.pdf
- 本科生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撰写应注意的问题.pdf
- 本科院校管理学原理教材建设及实践 Practice and Constructs of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pdf
- 本能使然——对美术发生的再认识 9Recognizing The Reason Of The Art About The Occurring-Humaninstincts.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