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沉沦及近代各阶级的探索.docVIP

专题七 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沉沦及近代各阶级的探索.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七 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沉沦及近代各阶级的探索.doc

专题七 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沉沦及近代各阶级的探索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2011·试题研究)“将来大皇帝有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一规定(  )。 A.出自《北京条约》 B.英国人得到了领事裁判权 C.成为英国勒索特权的根据 D.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最为不利 解析 这一特权是“片面最惠国待遇”,出自《南京条约》附件,成为后来英国向清政府勒索的根据,危害极大。据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2.(2011·试题调研)据《闭关与开放:中国封建对外关系研究》:“……到18世纪末,英国对华贸易输入值占西方国家对华贸易的90%以上,输出值占西方国家对华贸易的70%。”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已经废除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B.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英国是当时对华贸易的第一大国 D.中国的自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解析 通过时间18世纪末,联系史实判定A项错误;本题最大的干扰项来自B、D两项,这需要深入细致分析材料,才能进行逐一排除。 答案 C 3.(2011·中学导航卷)史学家高第这样概括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的目的:“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由此可知这场侵华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列强的侵华战争。由“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可知,此前中国东南沿海已经有通商口岸被迫开放;由“要与天子本人……要在朝廷宫中”可知,列强要求外国公使进入北京。综合以上信息可知该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 B 4.(2011·济宁质检)“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B 5.(2011·改编)王平久作词、谭晶等演唱的《不能忘却的纪念》打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歌中唱道:“多少年想忘总是忘不掉/伤到如今还让我痛得不得了/不明白那火焰为什么把心烧掉/那些日子多想把今天看到/每次站在这里把昨天寻找/历史在心里此起彼伏涨潮/转过身尘埃在百年飘摇/渴望涅槃阳光来到……”该歌曲所纪念的事件发生在下列哪次战争中(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答案 B 6.(2011·黄浦区质检)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答案 D 7.晚清政府某官员上书称:“该两国带兵二万分踞京城……倘有包藏祸心,势必据为己有,乃仅以增索五十万现银及续增各条为请,其为甘心愿和,不欲屡启衅端,实属可信。”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材料中的“两国”指的是法国和美国 B.清朝统治者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认识不清 C.材料中的史实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 D.清政府从此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两国带兵二万分踞京城”判断,此史实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占北京,时间在1860年,属于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因此A、C、D三项错误;从官员言论来看,认识不到西方列强“续增各条”的本质意图和危害,即对侵略本质认识不清。 答案 B 8.清朝咸同年间《夷场行》中写道:“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辨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揭露了列强(  )。 A.强迫开放通商口岸 B.割占香港 C.攫取领事裁判权 D.强建租界 答案 D 9.《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 C 10.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中国人在聊天,甲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乙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丙说:“我家住在

文档评论(0)

llw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