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必会考点集训:第5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点训练二.docVIP

2015届高考语文必会考点集训:第5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点训练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语文必会考点集训:第5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点训练二.doc

题点训练二 理解重要句子含意 [复习方略] 理解重要句子含意是论述类文本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二轮复习中,对这个考点,一要继续掌握好理解句子含意的基本方法;二要紧紧扣住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对常考的三类语句作重点突破。 如何审准题、答好题? 自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绝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经典不怕后人重复,但重复前人却造不成经典。 文化的发展总是一层一层,积累而成。在这个积累过程中要有个性,能占一席之地必得有新的创造。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的欧、颜、柳、赵,王羲之的行书、宋徽宗的瘦金书都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因为在这之前没有过,实现了“空前”,有里程碑的效果。它们是永远的参照点。 经典又是绝后的,你可以重复它、超越它,但不能复制它。后人时时地想起、品位、研究经典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借鉴它,以便去创造自己新的经典。就像爱因斯坦超越牛顿,爱因斯坦和牛顿都不失为经典。齐白石谈到别人学他的画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因为每一个经典都有它那个时代、环境及创造者的个性烙印。你只能创造你自己的高峰。唯其这种“绝后”性,才使它高彪青史,成为永远的经典。我们对经典的重复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一次新的挖掘。 经典所以总能让人重复、不忘,总要提起,是因为它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价值。凡经典都超出了当时实践的范围而有了理性的意义,有哲理的内涵,唯理性才可以指导以后的实践。只有理性的东西才经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证,而它又总能在新的条件下释放出新的能量。如天然放射性铀矿一样,有释放不完的能量。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都是永远的经典,早超出了当时的具体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就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小提琴曲《梁祝》中爱的旋律,还有毕加索油画中的哲理,张旭狂草中的张力也都远远超出自身的艺术价值而有了生命的启示。 总之,经典之所以经得起重复是因为它丰富的内涵,每一次重复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像一块糖,因为有甜味人才会去嚼。能经得起人反复咀嚼而味终不淡,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风一吹雨一打就碎,而一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选自梁衡《说经典》) 综观全文,请谈谈你对齐白石所说的“学我者生,像我者死”的理解。 答:  答案 凡是学习、研究和借鉴别人的创造实践,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特点的,其艺术之树将会常青;而只是盲目模仿或复制别人的创作的,必然会在艺术道路上走向死胡同。这句话强调了创新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精准审题 (一)设问方式 1.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2.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二)审题要点 一审句子所在的位置(文章哪个部位,哪个部位的什么位置),确定阅读的有效区间。 二审句子本身的特点: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单句还是复句),表达上有何特点。 规范答题 答题格式 (1)某句的含意是:表层意思+深层意思+蕴含的观点或情感。 (2)某句的含意是:①+②+③ 特别注意 ①要特别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了关键词语的含义,就等于理解了句子的含意。 ②要综合利用理解句子的基本方法。句内三看:看关键词、看结构、看表达特点。句外三看:看位置(相邻)、看段意、看主旨。 ③理解句子的含意,有时可以尊重句子原有的结构,通过关键词语的组合形成答案;有时可以打破句子的结构形式,传达出句子的内涵即可。 ④答题格式中的“蕴含的观点或情感”,其实就是在理解了句子基本意思后围绕主旨的总结、引申,以使答案更加完善。 答题示例 (2013·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不妨说,“趋时”是人类的天性,要不然,“ok”“bye bye”也不至于那么频频挂到男男女女的嘴边。这一方面说明人的“顺变”能力,另一方面呢,也就说明了人的“从众”心理——他那样说的时候,未见得自己多么酷爱英语。可见“趋时”大体指向外部关涉,关涉“面子”上的事,跟自己内心的好恶关系是不太大的。这原本毋庸置疑,须得一议的是:这里的时尚很可能成为一种压力,压迫人们划一了心志和产生超水平的企求。诸如就业上某些职岗的过冷过热,诸如婚嫁时房子、车子被列为必要前提——面对种种时尚如鹜趋之或心理失衡,人们有理由拒绝“安分守己”“安贫乐道”的慰勉,也同样有必要顾及具体的现实条件和属于自己的选择。(节选) 文章说,“‘趋时’是人类的天性”。请简要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①人具有“顺变”能力,能适应时尚。②人有“从众”心理,往往会趋时逐流。③人都爱“面子”,易屈从于时尚的压力。 剖析 所给句子是本段的中心句,有概括性,可依据下文内容把此句的具体内容分三点说出即可。 如何理解论述类文本常考的三类语句? 问题例析 阅读下面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