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题点训练 第3章题点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docVIP

2015届高考语文题点训练 第3章题点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语文题点训练 第3章题点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doc

题点训练四 探究意蕴 [复习方略] 探究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分值最高、难度最大的题型。考生在此方面存在着探究角度单一、探究不准等问题。二轮复习的对策是:要充分、深入地阅读文本,只有把文本理解透彻了,才有探究的可能和展开;要掌握多角度探究的方法,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充分探究文本的丰富意蕴。 如何审准题、答好题? 自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梦中芦苇 黄蓓佳 小时候对于故乡的印象,仿佛别的都缺,唯独不缺的是水。河流沟渠、池塘湖泊,遍布大街小巷、村庄田野。坐汽车从这个县城到那个小镇,走一路有一路的水跟着,像是扯不断的灵魂,依恋着牵挂着撕扯着我们的肉体,生怕我们跑出太久,远离故乡,迷失自己。 有水的地方就有芦苇,芦苇是水的伴侣。小小的河流池塘陪伴着小小的芦苇,瘦茎茎的,稀稀疏疏歪歪斜斜的,像忧愁的林黛玉。而在我插队落户的那个江心小岛上,芦苇高大茁壮,铺天盖地,完完全全呈现出了那种雄性的勃发的力量。一到深秋,岛上聚满了四乡八村乘船过来的乡民,他们拖家带口,在广阔的芦苇滩上安营扎寨,收割芦苇。冬日里庄稼收割进仓,小岛上一片空旷凄凉,唯独江滩上那些高高的芦苇垛,碉堡似的矗立着,老远老远就能看见,给小岛平添了很多的威风。 芦苇开花的时候最是好看。初开出来的芦苇花细长柔韧,握在手中,轻轻捋过去,手心只觉冰凉滑腻,那种柔若无骨的手感,我至今没有在别的物体上体验到。小时候年年秋天下乡“支农”,走一路我总要摸一路的芦苇花,手心张开从一穗穗芦苇花上扫过,苇花低眉顺眼从掌心这边钻进去,又从掌心那边冒出来,浅浅地笑着,好脾气地任凭我抚摸,活像天性中喜欢人的亲近。 待到芦苇花长老,不知道是见的世面多了还是对生命感到厌倦了,总之脾气变得张扬起来,手轻轻一碰,苇花四散,纷纷扬扬飘撒在空中,杂乱无章的一片。有时候风的拥吻也使它们极不耐烦,苇絮乘风而去,躲得老远老远,真不知道哪儿才使它们感到宁静和满足。秋风一阵紧似一阵,苇絮一片跟着一片飞扬起来,翻滚飘舞,为身不由己而哭泣而愤怒而抽咽,一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凄美场景,令人观之心碎。 据说芦苇是有许多实用价值的,否则不会年年有那么多人浩浩荡荡驻进江滩割苇子去。我这里念念不忘的倒是用芦苇花编扎成的一种鞋,老家俗名叫“毛窝”。冬天一到,便有四乡农民一串一串挑了上街来卖。自然极便宜,两三毛钱就可以买一双。外婆年年都要买几双回来,自己再动手加工一番:用棉花和绒布垫了底,旧的棉毛衫剪开,鞋口和鞋里衬上圈,粗针大线缝结实了,穿在脚上暖和无比。老家的屋子高大阴森,窗户是老式的木格子窗,门也是老式的排板门。晚上我坐在窗前呕心沥血写小说,头上悬一只25瓦电灯泡,风把窗纸拍得呼啦啦响,身后的毛巾转眼冻成冰帘子。我手上戴着无指手套,脖子上裹了围巾,脚上穿“毛窝”,居然写得忘却时空,丝毫感觉不到寒冷,而且脚上真的没有生过冻疮。如今我在保温性能良好的楼房里写作,脚上穿着电热靴,身边开一只电暖器,想到从前穿“毛窝”写小说的日子,心中感慨得想哭!哭我现在的堕落,哭我一去不返的青春健康,哭我当年对文学的虔诚执着,也哭我去世多年的外婆,我多想再有一双她老人家针针线线缝制的“毛窝”。 住在大城市,看见芦苇的机会少得不能再少。有一次偶尔在装潢漂亮的鲜花店里发现有两三根芦苇花插着,一片片花团锦簇中,灰色调的芦苇花倒显得高贵无比,仿佛舞女群中的贵妇人。我只觉心里有一根弦被轻轻弹响了一下,就快步走开了。我不忍去问她的价钱,我知道没有几块钱是别想买到一支的。这与我心中梦魂牵绕的故乡的芦苇相距甚远!问了她的价钱好像就有亵渎她的感觉。 还有一次去邮局寄信,发现柜台里的营业员们手上正传递着一双“毛窝”。她们嬉笑着品评着不屑着,仿佛面对一只“丑小鸭”玩具。我隔了柜台,伸长脖子呆呆地看着,忽觉脚下有了一种毛扎扎的、异常温暖异常熟悉的意念。后来回家,我懊悔了许久,没有鼓起勇气问问她们“毛窝”是从哪儿买来的。再想又觉得问也白问,南京难道还有卖“毛窝”的地方吗? 年年的数九寒天,故乡的小岛上,无边无际的芦苇还会被人割得干干净净吗?这时候扒开滩泥,可以挖出雪白雪白的芦根。芦根脆嫩清甜,我们插队时用它解馋,也曾是一大乐事呢!(有删改) 曾有人评价本文:“点滴聚合、细想有意。”请以文中叙写“毛窝”的内容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请简要作答。 答:    答案 同意这一评价。作者从芦苇的实用价值勾起对“毛窝”的回忆和叙写,借助空间变化,把有关“毛窝”的生活画面联系起来:外婆为“我”加工“毛窝”,“我”穿着“毛窝”呕心沥血写作,如今回想“毛窝”的日子感慨得想哭,营业员们嬉笑不屑“毛窝”,“我”懊悔没问“毛窝”是从哪里买来的。是“毛窝”给了作者青春健康,鞭策作者对文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