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中医药
JIANGXIJOURNALOF TRADITIONALCHINESEMEDlClNE
热敏灸感量表的研制思路
★ 熊俊 张波 陈 日新 迟振海 (1.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 昌330006;2.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热敏
灸重点研究室 南 昌330006;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腧穴敏化三级实验室 南 昌330006)
摘要 :热敏灸感是经气激发与传导的标志,可以指导临床 灸疗准确取穴与科学定量及提高灸疗疗效 。因此 ,研制热敏灸感量
表是量化热敏灸感的必由之路 ,为评价热敏灸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本文根据热敏灸理论和热敏灸感的出现规律,采用现代的
量表开发路径,紧扣测量对象和 目的,逐一介绍研制过程的考评方法。
关键词:灸法;量表;方法学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量表评定 日益成为各领域医学科研和 论和热敏灸感的出现规律指导下建立量表的理论框
临床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其测量对象主要是主 架并指导量表的研制。
观感受。热敏灸感正是反映艾热悬灸热敏穴位 (即 1 热敏灸感量表的理论框架
热敏灸)时产生的特殊感觉…。这与针刺产生的 1.1 热敏灸感的概念及 内涵
“得气感”与 “气至”等经气活动一样,热敏灸感也是 健康人体由于穴位处于静息态,艾灸通常产生
人体经气激发与运行的表现,是人体 内源性调节功 皮肤局部的和表面的热感。但是人体在疾病状态
能被激活的标志口]。课题组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 下,当穴位处于热敏化态时,穴位对艾灸刺激异常敏
践发现热敏灸感指导临床灸疗准确取穴与科学定量 感,呈现特异性的 “小刺激大反应” 。表现以下
及提高灸疗疗效的关键 j。因此,对热敏灸感的研 6种特殊感觉:第一是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
究不能仅停留在定性描述的层面上,而是需要量化 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第二是
和评定,从而为评价热敏灸疗效提供客观依据。建 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第三是传
立热敏灸感量表要求其具有确切的临床反映能力, 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
不但能描述患者热敏灸疗状态,而且要体现 “气至 到达病所;第四是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
而有效”所关心的要素,这必然要求是在热敏灸理 不 (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第五是
驴 驴 痧 痧 痧 驴 、护
不为外人所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精益求精,征服 针灸临床之实用性的显著特点之,是对动手
患者。 能力的要求明显高于对 中医理论的要求,所以针灸
笔者在临床施治中还发现了影响针灸治痛疗效 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更倾向于宏观调控。同样是
的其它一些因素,如特定腧穴的灵活运用及并发症 四诊八纲、辨证施治,针灸临床更偏重于施治,具体
处理;多部位疼痛同时出现时的处理原则等。鉴于 操作细致微妙的多。《后汉书 ·郭玉传》记述郭玉
篇幅原因,在此就不详加阐述了。 应对汉和帝询问时说:“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
7 结束语 随针用巧,针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
《易 ·系辞》日:“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 得解而不得言也。”郭玉所言,概括 了本文撰写的初
如斯而已者也。”我们通晓了客观事物存在的道理, 衷。
进而揭示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就能得到解决问 (收稿 日期:2011-09-27 责任编辑:秦小珑)
题的思路,找出解决方法。
基金项 目:国家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 目(项 目编号:2006BAIl2B04—2);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项 目编号:3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