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地球的结构.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地壳 ■地壳的厚度 (三)地核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一)地壳 ■地壳的厚度 (三)地核 【概念辩析】地壳、软流层与岩石图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三)生物圈 地壳 地 幔 地 核 外 核 内 核 上 地 幔 下 地 幔 岩石圈 软流层 铁镁的硅酸盐类组成 岩石 组成 铁镍为主组成 温 度 由 低 到 高 压力密度 由 小 到 大 特征 深度(km) 不连续面 圈层名称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900 33 地壳 地幔 地核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 温度、压力和密度 很大 外软内硬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圈层的划分: 地壳的范围是在地表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软流层又叫软流圈,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位于上地慢上部,在地下约50千米—250千米至400千米处,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 岩石圈则从软流层以上直到地表,由岩石组成。 三者的关系可表示为:岩石圈=地壳十上地慢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地壳 上地幔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软流层 岩浆 A+B1 大 气 组 成 干洁空气 悬浮物 水汽 N2 O2 CO2 O3 成云制雨 分 层 分层依据: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一)大气圈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保温作用(吸收红外线)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主要根据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情况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对流 降低 地面 17~18KM(赤道) 8~9KM(极地) O3吸收紫外线 有利于飞机飞行 平流 升高 O3层吸收 紫外线 50—55KM 无线电短波通讯 2000~3000KM 与人类的关系 运动形式 温度变化 直接热源 厚度 (二)水圈 1.各种水体是孤立的,互无联 系的吗? 2.它们是通过什么联系在一起的? 3.画出水循环的大体模式! 水汽输送 蒸发 降水 径流 问: 生物圈的范围(上到哪,下到哪)? 生物圈和生物的区别? 它包括地球上一切生命有机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空气、水、岩石、土壤等) 地球表面有生命的地带被称为“生物圈”。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干扰和影响越来越强烈,于是导致了环境问题,保护环境和协调发展,成为我们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 6题解析: 30°N 30° 60° 90° 120° 80 °E 90 °E 100 °E 110 °E 120 °E 130 °E 20 °N 23 °26′N 30°N 40°N 50°N 29--30题解析: 30°N 7题解析: 臭氧层(20-30km) 电 离 层 平流层 对流层 高层大气 1-2题解析 (80-500km)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第一课时: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名师导学P24 陆地环境专题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 纵波 固、液、气、态 速度快 (P波)primary 横波 固态 速度慢 (S波) secondary 共同点 在不同的介质,传播的速度也不同 名师导学P24 1.划分依据 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遥感技术 改进钻探技术 纵波(P波) 速度快, 固、液、气 横波(S波) 速度慢,只在固体中传播 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 P5,38题解析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平行 地震波可分为纵波与横波 想一想: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解析: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横波 纵波 6000 4000 3000 1000 2000 5000 0 深度 (千米) 速度(千米/秒) 3 6 15 9 12 内地核 外地核 莫霍面 地幔 古登堡面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 纵波 (p) 横波 (s) 地壳 此图详见必修1,P25, 内核 上层地幔 下层地幔 地壳 外核 地球内部圈层构

文档评论(0)

lyxb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