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煮散的研究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煮散的研究进展.pdf

维普资讯 天津药学 TianjinPharmacy 1998年 8月第 1O卷第 3期 43 屯 ,有的医生书写不常用的别名,造成调配人员误 (收稿 日期:1998—06—09) 投药物。 7—4,、 、放 毖 极 中药煮散的研究进展 一 (天津市东丽区中医医院 天津 300300) 1 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 剂主要成分的浸出情况,紫外光谱、薄层扫描光谱显 中药煮散是汤荆之一种,是以水为溶煤与药材 示,煮散气 片汤剂有相同的化学成分,薄层扫描定 颗粒共煮取汁制成的液体药剂。煮戢是随着溺荆的 量认为煮破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芍药甙、甘草次酸 出现而出现的。起初药材修治多为 “ 咀”,大颗粒八 含量分别是饮片汤剂的3.22、2.26、3.68、3.71倍 , 煎即为原始的煮散。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 且溶出较稳定。 部典籍 《内经》中已有煮散方的记载.如 《灵枢 ·痈 2.3 煮散的粉碎度 任太伟等分类考察了不同粉 疽》篇说:“……菇翘草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 碎度的煮散与同量饮片汤剂有效成分的幔出情况, 之,竭为取三升,则强饮……蚍。《伤寒杂病论》按用 认为一般植物成分药材直径在 0.9~0.28film的颗 法把煮散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去渣服用之煮散,饼 粒煮散 有效成分溶 出量是饮片汤剂的 1.3倍左 如麻杏薏甘汤t一种是加渣眼用之煮散。伽如半夏干 右 ,吉挥发油的药材直径 2~0,9mm的颗粒煮散 姜散∞。“煮散”一诃始见于唐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 挥发油含量是饮片扬剂的 1.5倍左右。,动物类药 方 》,比如 “续命煮散”等,以别于饮片汤荆和细末冲 材粉碎成直径 0.9~0.28mm大小颗粒煮散,其微 服之散剂:至朱代煮散剂盛行,如 太《平惠民和荆局 量元素的溶出量比大块的要增加 i~4倍,矿物药、 方》中收载了237个煮散方,鞍著名的有逍遥散、凉 贝壳药直径 0.28mm较 2~0.9ik~,nl颗粒煮散微量 膈散等;钱乙 《小儿药证直诀》中煮散名方如人参贼 元素涪出量亦有较大的差别。 以上诸种对比均有 毒散、导赤散等。金元及明滑时代,也有不少煮散名 统计学意义 (.P0.o1)。 方,如刘完素的防风通圣散。.朱丹溪的玉屏风散, 21 煮散的常用量 王肯堂的鸡鸣散 以及吴鞠通的银翘散 等,都是颤 2.4.1 历代煮散常用量有固定范围 张玉芳 “等 具 良效的煮散方+为临床医家所常用。近代名医蒲辅 对 伤《寒杂病论 》、备《急千金要方 、《太平惠民和剂 周先生用药时亦多注明 “将药共为粗末混匀,纱布包 局方》、《三 因极一病证方论》、《薛 氏医案 、《万病 回 煎”t并形象地将其誉为 “轻舟速行 。煮散与饿片汤 . 春 》、《温病条辨》 《实用中成药手册》等文献进行统 剂相 比具有节省药材.便于煎服等优点 近期一些学 计考察.结果 78,6 的煮散方荆每次恒定在 9~l5 者从煮散的单昧药、复方、粉碎度、常用量、临床疗 g之间。 效、浸提理论以及类型等诸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2.4.2 临床观察 孔令华 “等用六君子煮散治疗 z 中药煮教之研究进展 虚寒 胃痛病 32倒,随机分为每次 2.g、5g、10g 2,1 单味煮散 常敏毅。报告单眯黄连或黄芩等 3组,均为 t日3次.7日为一疗程,治疗 3个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