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布规律及环境特征.pdf
维普资讯
2001年 9月 jt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撒 第 36卷
第 3期 310~3I5 JOURNALOF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 季 刊
甘肃河西走廊地 区水 中氟的
分布规律及环境特征
金 琼 , 王元定
(1.甘肃工业大学 ,兰州 730000;2 武警兰州指挥学校 ,兰州 730105)
摘要;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随内陆流域水系的产生,径流消亡 ,从IlJ区至 l【I前平原.
氟 (F。)的迁移分布具有显著的淋溶.衽流 、径流-蒸发与浒滤蒜 发浓缩富集 3个水文化学分
带;在湖盆洼地以及沙漠边缘地 区.不仅地下水 中r相对富集 ,且具有深部地下水 r含量大
于浅层地下水及地表水 F含‘量的j小下大的垂直分带性 ;F。的富集与贫化勺水化学特征关系
密切 ,一般在低 SO4。的贫钙碱性水环境 .如 Ct ·HCO3。一Na或 ItCO3。一Na*型水 中,有利
于 F的‘溶解与富集 。相对封闭的水文环境与干早的气候条件为 F在‘水 中溶解 .迁移和富集提
供了有利条件。
美健词 :河西走廊 ;干早区:氟 ;富集;环境特征
中图分类号:P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43I5(200I)03—0310—06
氟是 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的与人畜健康有密切关系的化学元素 ,其性质活泼 ,各种条
件都会对其迁移和富集产生影响,因此 .因氟分布不平衡造成的氟过剩或不足引发的地方
病 ,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 ,危害较大 ,其 中以氟过剩为特征的龋齿主要集中于干旱及半
干旱区”1。在我 国西北干旱内陆流域,氟中毒性疾病是分布范嗣最广,危害程度最大的一种
地域性病症,在塔里木河流域.儿童患病率达 l4.2%~47.0%,在准噶尔盆地氟病患率达
428%,牲畜为 45%;黑河流域中游地 区氟病人 口13,l7×10人 自1980年以来 ,为改造
氟病水源,投资已愈 354万元。认识氟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高氟水形成的环境特征,可以有
效地控制病源水体,根本上防治氟 中毒病患的发生,保护人畜健康,探索充分有效地利用
高氟水的途径 .使干旱区本就贫乏的水资源不致于浪费。本文利用有关资料,对干旱 内陆
地 区天然水中F一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富集的环境特征进行了探讨
1 氟的空间分布规律
河西走廊陆流域水系均发源于山区,水体在形成径流 、排泄(散失)的运动过程中,对
F进行溶解 、水解、搬运及堆积的水文化学作用,沿流域方向一般形成较明显径 向水平分带
作者楠升 盘 琼 (】962-).生.讲5IIj,主舞从事化学教学工作
收稿 口期:2叭)卜04一l8
维普资讯
第3期 金 琼等:H肃河西走廊地区水中氟的分布捌律戊坤境特征 呈
规律 ,沿流域上 、中、下游 ,水体 中F含量表现出明显的逐渐增大趋势,增加幅度可达 O.62~
9.50mff/L[ 】 同内陆流域水体盐分的空间分异呈相同规律。F的‘这种水平径 向分带规律 ,
,
反映出内陆流域平原地带以蒸发浓缩为主的F一地球化学成因类型_4】,并由此可以依这种分异
性划分 出溶滤一径流 、蒸发一径流和淋溶一蒸发浓缩富集等 F迁移与富集的3个水文地球化学
分带型。溶滤一径流地带型,一般分布于Il1区,含氟矿物经风化由大气降水淋溶呈离子态或
络合态,随地球或地下径流向下迁移;蒸发一径流地带型,分布于1h前倾斜平原的上 、中部 ,
潜水中的氟随地下径流迁移 ,并对围岩中的F_进行溶滤 ;淋溶蒜 发浓缩富集带 ,分布于流
域 中下游冲积细土平原及终端尾闾区.径流条件变差 ,水流滞缓 ,在蒸发浓缩作用下 ,F。
易富集 ,同时 .在局部湖相沉积地 区,大气降水及地下水淋溶土壤中的氟进人水体 .使 F一
含量增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