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阳三矿6#46;0Ma新井设计_煤矿毕业论文.doc

五阳三矿6#46;0Ma新井设计_煤矿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阳三矿6amp;#46;0Ma新井设计_煤矿毕业论文.doc

五阳三矿6.0Ma新井设计 摘 要 本设计矿包括两个部分:一般部分和专题部分。 一般部分为五阳三矿6.0 M/a新井设计。五阳三矿位于山西省潞安矿区东北部,属长治市襄垣县管辖。井田走向(南北)长约5.6 km,倾向长约(东西)8.53 km,井田总面积为47.5 km2。主采煤层为3#煤层、15#煤层,平均倾角为6°,煤层平均总厚度为10 m。井田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井田工业储量为1002.995 Mt,可采储量为724.41 Mt。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0 Mt/a,矿井服务年限为92.87 a。矿井涌水量较大,正常涌水量为240 m3/h,最大涌水量为310 m3/h。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0.8 m3/t,属于低瓦斯矿井。煤层无自然危险,无煤尘爆炸危险。 井田为双立井两水平开拓,运输大巷采用胶带运输机运煤,辅助运输采用矿车运输,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通风。 矿井年工作日为330 d,工作制为“四六”制。 一般部分包括10章: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2. 井田境界和储量;3.矿井工作制度和生产能力;4. 井田开拓;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6. 采煤方法;7. 井下运输;8. 矿井提升;9. 矿井通风与安全;10. 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专题部分题目为: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问题的研究与防治技术。 关键词:立井;带区;两翼对角式。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 1.1 矿区概述 1 1.1.1 矿区地理位置 1 1.1.2 交通条件 1 1.1.3 地形、地貌 2 1.1.4 河流 2 1.1.5气象及地震情况 2 1.1.6 水源 3 1.2 井田地质特征 3 1.2.1 井田地质构造 3 1.2.2水文地质 7 1.3 煤层特征 10 1.3.1 煤层 10 1.3.2 煤质 12 1.3.3 煤层顶、底板 15 1.3.4 瓦斯 15 1.3.5 煤尘及煤的自然 16 2 井田境界和储量 16 2.1 井田境界 16 2.1.1 井田境界划分的原则 16 2.1.2 井田范围 16 2.1.3 开采界限 16 2.1.4 井田尺寸 17 2.2 矿井工业储量 17 2.2.1 工业储量计算 17 2.3 矿井可采储量 18 2.3.1 可采量计算 18 2.3.2 井田永久保护煤柱损失量 18 2.3.2 矿井可采储量 19 3 矿井工作制度和设计生产能力 20 3.1 矿井工作制度 20 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0 3.2.1 矿井服务年限的核算 20 3.2.2 井型校核 21 4 井田开拓 22 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22 4.1.1 确定井筒形式、数目、及位置 23 4.1.2 工业广场的位置 24 4.1.3 开采水平水平的确定及带区和采区的划分 24 4.1.4 主要巷道的开拓 24 4.1.5 方案比较 25 4.2 矿井基本巷道 30 4.2.1 井筒 30 4.2.2. 井底车场及硐室 31 4.2.3 主要巷道开拓 34 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 37 5.1 煤层地质特征 37 5.1.1 带区位置 37 5.1.2 带区煤层特征 37 5.1.3 煤层顶底板 37 5.1.4水文地质 38 5.1.5 地质构造 38 5.2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38 5.2.1 带区准备方式的确定 38 5.2.2 带区巷道布置 38 5.2.3带区主要硐室布置 39 5.2.4 带区生产系统 40 5.2.5 带区内的巷道掘进方法 40 5.2.6 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 40 5.3 带区车场选型设计 41 6 采煤方法 42 6.1 采煤工艺方式 42 6.1.1 采煤工艺的确定 42 6.1.2 回采工作面参数 43 6.1.3 采煤工作面破煤、装煤方式 44 6.1.4 工作面放顶煤方式 45 6.1.5 采煤工作面支护方式 47 6.1.6 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方式 48 6.1.7 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表 49 6.2 回采巷道布置 51 6.2.1 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51 6.2.2 回采巷道参数 51 7 井下运输 52 7.1 概述 52 7.1.1 运输距离和货载量 52 7.1.2 矿井运输系统 53 7.2带区运输设备选型 54 7.2.1 设备选型原则 54 7.2.2 带区运输设备选型及能力核算 54 7.2.3 辅助运输方式的选择 56 7.2.4 运输能力验算 57 7.3 大巷运输设备选型 57 7.3.1 主要运输大巷设备的选型 57 7.3.2 辅助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57 8 矿井提升 60 8.1 矿井提升概述 60 8.2 立井提升 61 8.2.1 主立井提升 61 8.2.2 副井提升设备选型 62 9 矿井通风与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200221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