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邓建华 第五章 交通发生与吸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生成交通量的预测 第四节 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预测 第四节 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预测 * *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预测是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预测中的第一阶段,是交通需求分析工作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在本阶段的任务是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即生成交通量 (Trip Production) 。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第二节 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影响因素 一、土地利用 交通调查 ? 小区土地利用(面积、住宅、就业人口等) ? 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走亲访友,购物等私人出行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工作、业务等出行几乎没有。 随着家庭规模的增大,人均出行数减少,例如,购物可由一人代替。 A:将来人口 a:将来家庭平均人口数 T/人 规模(人/家) 自由:T=f(A?a) 二、家庭构成与大小 男性26~50岁出行多, 女性16~50岁出行多。 年龄段 平均出行次数(男) 三、年龄,性别 女性不同年龄的平均出行次数 年龄段 汽车保有率高,人均出行数增加。 原因:(1)出行需求高的人买车,(2)有车后容易 诱发出行。 自由时间=24-生活必需时间(睡眠、饮食)-约束时间(工作、学习) 自由时间多?出行机会大 自由出行量: T=at+b t:自由时间;a,b:系数和常数。 四、汽车保有率 五、自由时间 六、职业与工种 司机、推销、市场开拓人员出行多,教师出行少。 七、外出率 因工种、年龄的不同而异。 八、企业规模、性质 企业大,外出率高。 九、家庭收入 收入高,出行机会多。 十、其他 天气、周日、季节等。 发生、吸引交通量与生成交通量的关系 …... …... …... …... …... …... …... …... 发生交通量 吸引交通量 生成交通量 第三节 出行生成交通量的预测 1.原单位法生成交通量(T) k:出行目的; l:人口属性; 一、生成交通量的预测方法 根据人口属性以不同出行目的单位出行次数为原单位进行预测 北京市不同出行目的的出行率(1986) 根据人口属性,按出行目的的不同预测。 【例1】 在某对象区域常住人口平均出行率不变的情况下,求其将来的出行生成量。(图5-6) 出行生成量: Tp=28.0+51.0+26.0=28.0 +50.0 +27.0=105.0 现状常住人口: N=11.0+20.0+10.0=41.0 将来常住人口: 15.0+36.0+14.0=65.0 现状平均出行率T/N: 105.0/41.0=2.561(出行数/日、人) 将来的生成交通量: Tn=M* (T/N )=65.0*2.561=166.5(万出行数/日) 原单位法预测出行生成量除由人口属性按出行目的的不同预测外,还可以以土地利用或经济指标为基准预测。从调查中得出单位用地面积或单位经济指标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如假定其是稳定的,则可根据规划期限内各交通区的用地面积(人口量或经济指标等)进行交通生成预测。 从例题看出:预测生成交通量关键是怎样决定生成原单位的将来值,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 直接使用现状调查中得到的原单位数据。 将现状调查得到的原单位乘以其他指标的增长率来推算,即增长率法。 函数法。函数的影响因素(或称自变量)多采用性别、年龄等指标。 又称交叉分类(Cross Classification)或类型分析法(Category Analysis Method) 2.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必须服从假定 一定时期内出行率是稳定的。 家庭规模的变化很小。 收入与车辆拥有量总是增长的。 每种类型内的家庭数量,可用相应于该家庭收入、车辆拥有量和家庭结构等资料所导出的数学分布方法来估计。 有关家庭的横向分类。 如可按家庭大小、家庭收入各分为 6类,家庭拥有小汽车数分为3类。我国家庭中自行车使用比较广泛,可以考虑作为分类的项目, 把每个家庭定位到横向类别。 对其所分的每一类,计算其平均出行率 计算各分区的出行发生。 把分区每一类的家庭数乘以该类的出行发生率,并将分区中所有类别的家庭总加起来,得到出行总量。 构造聚类分析模型的步骤 根据家庭规模、收入及家庭拥有小汽车数可将研究对象内的家庭分成不同的类别,下表给出的就是根据调查得到的不同类别家庭的平均出行率。 【例2】 12.9 10 11.8 8.1 7.2 5.8 2辆及以上 10.2 8 8.3 7.3 6.9 5.2 1辆 5.1 3.8 5 3.7 4.9 3.4 无 4人及以上 1~3人 4人及以上 1~3人 4人及以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