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楚辞》amp;quot;还乡amp;quot;母题原型及比较研究.pdf
2004年3月 南京师大攀报(社会科学版) M丑r..2004
of Nomlal No.2
第2期 Joumal
Nanjing universi2y(soc;alscier地e)
《诗经》《楚辞》“还乡”母题原型及比较研究
何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还乡”母题渊源于原始蒙昧时代的生命体验和思考,及至《诗经》《楚辞》时代衍生出
现妾性以及个体生命“存在之思”的精神性“还乡”内容,成为后世文学的书写和想象的灵感源泉。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第一次集中书写了农耕文明背景上的“还乡”,在回归家因以及对生命来
源的感恩中,《诗经》流贯着人世之归的素朴世俗情怀。比较而言,诞生于巫风盛行楚地的《楚辞》,
因其更多原始文明神秘性和宗教感的存续,诗人一方面行吟于人世之归的“还乡”之路,另一方面
又走向超迈的神界之游。
关■词:“还乡”母题;人世之归;神界之游
中田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04)02.0113.06
“还乡”是中外文学传统中最重要的母题之一。 内容相当多地遗存于《诗经》《楚辞》中,这一时代的
追溯中国文学史,“还乡”不仅有其古老的渊源,至今 神话应该说较之后世神话更接近于原始神话的真实
仍然回响不断。两千余年“还乡”母题的书写积累了 风貌,完全可作为“还乡”母题原型考察的出发点。
丰富的文学资源,凝聚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情怀 事实上,中国文学研究也习惯从《诗经》《楚辞》开始
和情感体验。征戍徭役、求仕游学、战乱灾荒、迁徙 追溯某一母题原型的发生。因为《诗经》在西周春秋
移民、经商远行,坎坷遭逢后谪贬的失意无着,以及 的礼乐文明制度中的突出地位,这些宫廷、宗庙和民
文化的断裂与转型,都可能牵动中国人“还乡”这根 间的诗歌主题在后世文学的传衍过程中,可以说贯
敏感的神经,以至于怀念和回归故乡成为中国文人 穿于整个中国文学的古典时代,并对近、现代中国文
在特定文化环境下反复吟唱的主题。这个具有文学 学发生影响。就我们现在讨论的“还乡”母题而言,
古老本原的母题原型,因其积淀的丰富的心理体验, 《诗经》有超过十分之一的篇目和它有着比较密切的
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来说,是象征性的;且在后世文 关系,尤其是《国风》和《小雅》。
学传衍中有一种神秘的召唤力量,因而同时也是召 如果我们对《诗经》中的“还乡”内容做一番细
唤性的。“通过从无意识中激活原型意象,并对它加 致的梳理,就会发现围绕着“还乡”有两组明晰的意
工造型精心制作,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通过 象群:一是以复归田园和人伦世界为核心的归宁安
这种造型,艺术家把它翻译成了我们今天的语言,并 居;一是以迫念故家故国为核心的报本追源。前一
因而使我们可能找到一条道路返回生命的泉 个意象群,以《东山》和《采薇》最为典型;而后一个
源。”…”””因此,对中国文学中的“还乡”母题进行 则以《泉水》和《载驰》体现得最为充分。《太雅》和
深入的分析、考察,极富认识和审美价值。 《鲁颂》《商颂》自叙开国史诗的“还乡”内容则相对
隐匿,但其中反映的祖先崇拜的意识却能统摄《诗
《诗经》的“还乡”
经》中的所有“还乡”之作。因为就祖先崇拜而言,
——农耕文明背景上的回归歌吟
就像卡西尔指出的:“在祖先崇拜盛行之处,个体不
由于原始蒙昧时代向理性时代过渡的意识形态 仅感到自己通过连绵不断的生育过程与祖先紧密相
收稿日期:2003.04-01
作者简介:何平(1968一),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