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1..docVIP

高中语文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必修1.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语文组 李哲峰 师:(展示刘和珍君相片)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位让人景仰的女烈士,她的名字叫刘和珍(板书:刘和珍),她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自治会主席,然而年仅22岁的她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她去世的原因及时代背景: 生1:(读) PPT1: 1926年,我国北方还在军阀政府统治下,掌握政权的是北洋皖系军阀的头子段祺瑞。当时占据东北的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向关内进军,遇到了国民军将领冯玉祥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便公开出面,3月12日派军舰掩护奉系军舰驶入天津附近的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枪还击。3月16日,日本纠集英美法等八国公使借口维护1901年八国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并组织新的“八国联军”,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下令卫队开枪镇压群众,47人丧生,200多人受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师:也就是在这次事件中刘和珍烈士遇难了,两个星期后,刘和珍烈士的老师鲁迅先生就拿起他那如椽大笔写下了这篇血泪迸发、激越铿锵的扛鼎之作——《记念刘和珍君》(板书) 这是一篇散文,大家知道,散文都有一条写作的线索,抓住线索顺藤摸瓜就不难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的情感流程。而散文的线索有时就是散文的题目,有时是议论抒情的句子,有时则是一些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关键字、词、句……而钱理群先生在谈到《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就曾向我们透露出这样一种有效的解读方法: PPT2: “鲁迅始终在‘说话’(‘写一点东西’)与‘不说’(‘不写’)间犹豫徘徊”……“我们可以把这贯穿全文的‘说’(‘写’)与‘不说’(‘不写’)的往返起伏看作一个情感(心理)的内在线索”。 ——钱理群先生 师:既然如此,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边读边从文中找出钱先生所提到的这些语句,初步把摸先生的思想感情。 (一分钟) 生2:“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呜呼,我说不出话”。 师:还有没有补充? 生3:55页第五部分开头还有一句:“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师:你从中感受到先生此时的感情是怎样的? 生4:反反复复的语言让我感受到先生内心的痛苦。 生5:我感觉到先生每次的语言看似相似但其中包含的情感不尽相同! 师:是啊!这些反反复复出现的话让我们初步感受到先生内心的复杂与痛苦,但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复杂情感呢?为什么一向果敢坚毅的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竟像自己笔下的祥林嫂一样反复叨念相同或是相似的语言?为什么平时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鲁迅先生今天竟在“写”还是“不写”间犹疑骑墙两难选择?下面我们先重点研读课文的一二部分,或许从中可以找到答案。大家找找看,在这两部分中几次写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生6:三次,它们分别是: PPT3: 第一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第二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第三次: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师:大家知道先生的文章一向是语言简洁、微言大义的,可是这里先生却三次说到同一句话“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俗话说“话说三遍淡如水”,这样的表达是否啰嗦?可否将后两次删去? 生7:每次表达的感情不一致,我感觉到先生的情感在逐渐升级。 生8:有强调作用,一唱三叹,表达出自己为刘和珍作传的坚定态度。 师:大家说得好,正如刚才同学们所提到的,除了强调作用之外,三次所说的“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的内涵也并不一致。下面我将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针对这三句话中的一句,分别探讨两个问题:1、写这句话的内涵及其具体语言环境是怎样的?2、流露出作者此时怎样的情感?请注意一定要从文章中找到说话的依据。 (三分钟) 师:同学们请注意,发言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语言简洁。 生9:第一次提出的背景是程君正告我“刘和珍生前最爱看先生的文章”,使得先生回忆起自己编辑的期刊“一向就甚为寥落”,而刘和珍却在“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 师:那么这句话流露出先生怎样的感情? 生10:对失去刘和珍而感到哀悼痛心。 生11:感激、感动。 师:我是老师,假如我现在出了一本书却苦于没有销路,同学们每个人买了我一本,为我“捧场”,我自然是会很感动。但大家请注意,这里的感动是不是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学生预定了自己主编的那种无人问津的杂志?这里的感动还有没有别的什么含义? 生12:《莽原》是一本进步思想的书。因此这里更是为她的进步思想而感动,为失去这样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