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日本汉字音和汉语中古音的“互动”.doc

探究日本汉字音和汉语中古音的“互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究日本汉字音和汉语中古音的“互动”,汉语古音,汉语古音手册,汉语上古音,汉字古音手册,汉字古音查询,汉字古音手册pdf,汉字古音,汉字古音手册下载,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摘 要] 回顾日本学者利用日语汉字音研究汉语中古音历史; 介绍日本学者有关日汉中古音对音译音资料的考订与整理成果;留学生论文网评述日本学者日汉中古音对音译音研究的基本观点,如日汉中古音对音译音的资料“互动”作用;日汉中古音对音译音语音系统研究的时空间特征,日汉对音译音研究对汉语中古音研究的影响等。 ? [关键词] 日语汉音、吴音;汉语中古音;研究历史 应该说,日本学者有关日本汉字音与汉语中古音“互动”关系的研究成果最多,《韵镜》就是典型例证。留学论文关于《韵镜》与日本汉字音研究的关系,见笔者《日本学者〈韵镜〉的研究》一文[1]。由于《韵镜》研究也代表了日本学者对日本汉字音与中古等韵学关系思考的成果,所以,日本汉字音与中古等韵学关系一般也不再说明。 一 从我们关注日本汉字音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看日本学者能否给汉语中古音研究提供比较清楚的线索,以及重要的可靠证据。 1.满田新造《支那音韵の历史的研究》(又称《支那音韵断》,发表于1915年,后于1923年整理为博士学位论文)把汉语语音的发展变化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先秦时期,第二个时期是汉唐时期,第三个时期是宋元以后。第二个时期相当于后来人们所说的中古时期。第二个时期他又分为4个阶段,即汉魏、晋、南北朝、唐。在第一篇第二章“诸方音在考古上的价值”中,涉及考订音值材料,第一个列的是朝鲜汉字音,第二个列的就是日本汉字音,特别看重日本汉字音资料在研究汉语中古音上的作用。比如,第二篇“汉晋时代的韵”第一章“ng尾韵”中,考订“东冬钟江”、“阳唐”韵,用中国诗赋押韵材料、梵汉对音资料之外,取用大量《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文献上的假名注音材料。但满田新造假名注音材料许多反映的是韵母主要元音的,与“ng尾韵”的严格对应关系还有待于证实。其他韵母音值的考订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的问题[2]。 2.高火田彦次郎《支那语の言语学的研究》引述中国学者钱玄同《文字学音篇》的观点,将汉语语言发展的时代分为6期(一、前11世纪—前3世纪,周秦;二、前2世纪—2世纪,两汉;三、3世纪—6世纪,魏晋南北朝;四、7世纪—10世纪,隋唐五代;五、11世纪—13世纪,宋;六、14世纪—现今,元明清中华民国)。其第4期研究资料,除了《切韵》系韵书之外,就是所谓日本汉音吴音、朝鲜音;西北方面的畏吾儿、西夏语;又西方、西南方向的西藏语、波斯语、印度语、安南语等音译、以及与《韵镜》的对比研究(《艺文》第19年第8号,1928年)。从中国语音(音声)史角度看日本汉音吴音,吴音,时段为6世纪;汉音,时段为7世纪,存有古音;可以为拟音提供重要证据(《艺文》第19年第9号,1928年)。涉及到具体的音值,高火田彦次郎列举了许多日本汉音吴音例证:“唇音研究”,比如,并母,吴音为b,是浊音,与汉语吴方音一部分字相同,可以解释为存有古音成分;汉音为h、f,与汉语方言差别较大。高火田彦次郎所举日本汉音吴音证明与汉语中古音的关系,大多以高本汉为依据,看来,他对日本学者有关日本汉字音调查成果的吸取并不够[3]。 3.大岛正健《汉音吴音の研究》(第一书房,1931年10月)第二章“汉音吴音的由来”(韵之部)以《韵镜》、“平水韵”为纲,把汉音吴音放入对应的韵部分别进行考察,佐之以朝鲜汉字音、近代官话音(《洪武正韵》),力图究明“原音”源流。第三章“汉音吴音的踪迹”,主要是与中国的苏州、厦门方音对比。为何要选择这两个地方方音?他的观点是苏州音与日语吴音“同系”,厦门音近于汉音,又都保存着浊音声母。第四章则是“汉音吴音的还原”。还原汉音吴音音,具体操作程序是把《韵镜》作为唐代标准音,然后,将汉音吴音与《韵镜》音进行比较,找出还原后的汉音、吴音语音状态。无论是还原后的汉音,还是还原后的吴音,都有一个“原音”与“现音”的关系问题。“原音”的拟订,还只是一种假说。第五章是日本古书上的假名与汉魏六朝古音的比较研究。比如日本古书《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上的假名音与后来的汉音吴音有许多的不同,他认为可以与汉魏六朝古音相比较,寻求共同点。实际上,大岛正健的汉音吴音研究,是分两个语音层次进行的,一是相当于唐代的汉音吴音研究,一是相当于汉魏六朝的汉音吴音研究。相当于汉魏六朝的汉音吴音研究,与汉语上古音向汉语中古音转变的研究相一致,在研究理念上,时间特性比较清楚,运用材料与研究方法也是比较独具眼光的。不过,这一个时期《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上的假名汉音与吴音材料情况更为复杂,简单处理而不加细致分析后就下结论,还存在着许多难以解释的问题。相当于唐代的汉音吴音研究,没有可依据的汉音吴音材料作保障的话,研究的真实性让人怀疑,难以避免[4]。 4.有坂秀世《上代音韵考》(1955年)“汉字音”(“古代中国语的音韵组织”)以高本汉的学说理论为主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