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书名及相关问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浒”书名及相关问题,水浒传书名的由来,水浒传相关问题,水浒传问题及答案,水浒传每回问题及答案,水浒传的问题及答案,关于水浒传的问题,水浒传问题,水浒传相关练习,水浒传相关知识

“水浒”书名及相关问题 (一)引言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正集》[1]卷25《庄岳委谈下》曰: “今世人耽嗜水浒传,至搢绅文士亦间有好之者。第此书中间用意,非仓卒可窥。世但知其形容曲尽而已,至其排比一百八人分量重轻,纤毫不爽,而中间抑扬映帶,回护咏叹之工,真有超出语言之外者。余每惜斯人以如是心用於至下之技,然自是其偏长,政使读书执笔未必成章也。”此中将小说之作视为“至下之技”,只反映胡氏于小说的偏见,虽可能有士大夫轻视小说的社会实际的因素在内,但在今日实无重视的意义,可不多论。值得注意的是“第此书中间用意,非仓卒可窥”之语。每人作书都有用意,施耐庵作《水浒传》当然不会例外。这就使我想到书名“水浒”的用意问题。 燕南尚生谓“水浒”:“水合谁,是相仿的声音(谐声),浒合许,是相仿的样子(象形)。施耐庵先生,生在专制国里,俯仰社会情状,抱一肚子不平之气,想着发明公理、主张宪政,使全国统有施治权,统居于被治的一方面,平等自由,成一个永治无乱的国家,于是作了这一部大书。然而在专制国里,可就算大逆不道了。他那命名的意思,说这部书是我的头颅,这部书是我的心血,这部书是我的木铎,我的警钟,你们官威赫赫,民性蚩蚩,谁许我这学说实行在世上啊!只这一个书名,就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俟圣人而不惑的意思。”[2]。我认为,这说法虽不能说全无道理,但可认为乃是臆想——因为他没有事实根据,而且将“主张宪政”“使全国统有施治权”等后代才有的观念都用到了水浒作者身上。 我认为,书名“水浒”的用意可以从其有无出典的角度进行考虑。 (二)《水浒传》“水浒”的出典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若论书名之醇雅,似少有如《水浒传》者。因为,如《三国演义》,如《西游记》,如《儒林外史》,如《聊斋志异》,书名之意皆甚直白,几无醇雅之可言,即如向为人们称道的最伟大的《红楼梦》,若论书名之醇雅亦不能与《水浒传》比,理由是该书写女人,以写女人而见人世之沧桑,社会之情态,虽写实,却托为“假语村言”以自诡,甚为直白,醇雅无多。 《水浒传》之名所以醇雅,应与其有出典有关。其出典乃在《诗·大雅·緜》。 此诗“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第二章),应是《水浒传》之名“水浒”的出处。 诗叙周人之兴,乃史诗[3]。首章曰:“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第三章说“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又经过第四章“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和第五章、第六章所叙之其他努力(“乃召司空,乃召司寇,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达到“百堵皆兴”,集中的表现是“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第七章),于是“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第八章)[4],最后是“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第九章)[5]。这正是诗《序》所谓“文王之兴,本由大王”的说明。大王即古公亶父。确如程俊英、蒋见元所说[6],此诗可与孟子的话(《孟子·梁惠王下》)互相印证,孟子说:“昔者大王居邠,狄入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 我们知道,周人自古公起,经文王而武王,大商终于变成了大周。故《大雅·緜》的主旨是表明“奠基于古公,强盛于文王”的历史事实[7]。如此,“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在周之历史上是十分重要的。其重要性的表现是,古公虽为商的臣民,但当其在“率西水浒”之时,相对于商人说来,已经有了某种逆之而动并将代之而起的征兆。 我说《水浒传》的“水浒”之名出典于《大雅·緜》,是因为作者施耐庵对三百篇的《诗经》应该是很熟悉的。明无名氏“《水浒传》虽小说家也,实泛滥百家,贯串三教”[8]的话有道理。我们看《水浒》中有不少的诗词,气息虽多凡庸,不能上比《诗经》的醇雅高古,但自来学作诗词者都要取法古典,是很自然的。《诗经》既非僻书,又是经典,施耐庵能熟读,是自然的。我们不可以《水浒》诗词气息的凡庸而怀疑其作者未读过《诗经》,因为《水浒》诗词气息的凡庸,主要应是作者为了迎合普通读者之口味所致。所以,我相信我的说法应该不是穿凿附会。 (三)施耐庵的用意 《水浒传》书名“水浒”既是出自《诗经》,我们就可以分析《水浒传》作者以“水浒”名书的用意了。梁山一百八人啸聚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