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大学生爱因斯特海外实习报告精选(一).doc-目录.doc
目录
序:爱因斯特的中国梦吴少海博士 2
关于中国青少年英才教育的演讲 3
关于爱因斯特中国PC3文化的演讲 10
别了,London(英国)周锐|浙江大学-聚合体科学与工程 13
感受捷克(捷克)周辉|上海大学-环境工程 15
我的希腊之旅(希腊)彭岑|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 17
波兰恋曲(波兰)张庆|上海大学-环境工程 20
交流在巴西(巴西)陈燕松|浙江大学-应用心理 23
不说再见(比利时)朱明月|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工程 25
FG Wilson公司实习报告(英国)戴勤|东南大学-信息工程 27
丝绸之路上的阳光(塔吉克斯坦)张慧妹|北京大学-英语国际关系 29
徜徉在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德国)程宇博|浙江大学-信息工程 34
瑞士半载(瑞士)丁赟卿|华东理工大学 37
难忘的美酒之乡(葡萄牙)何毅|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 39
印度Satyam实习报告(印度)李洋|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 41
法国雀巢实习小感(法国)毕炜|上海大学-食品工业 44
美国之行(美国)沈科|上海外国语大学 46
我的西班牙生活(西班牙)娄娜|上海交通大学-光学 49
序:爱因斯特的中国梦
吴少海(爱因斯特中国创始人、理事长)
记得2000年1月份,美国华盛顿特区寒风萧萧。在一家五星级饭店里,正在举办爱因斯特IAESTE国际年会。我应当时的爱因斯特国际秘书长杰姆斯.雷德先生的邀请,荣幸地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会议。这应该是爱因斯特历史上第一次有中国代表参加年会。当时,我朦胧中有一种感觉,未来将会见证这一天。在这样的心思驱动下,我带着我的小女儿一起去参加了会议。当时她还只有7岁,天真可爱,会场里来自全球几十个国家的代表们都很喜欢她。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一步跨出,我生命中十年,就成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和历史了。如今,我的小女儿已经是一位17岁青春少女了。
在中国,其实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一样,创办和经营一个既无官方背景、又有无财团支持的非盈利组织,其中的艰辛和压力,是不言而喻的。有误解、挫折和失望,也有无私的关心、期盼和支持。十年里,太多的亲朋好友,在太多的场合里,出于太多的原因,不解地问我,在这个拜金主义的时代里,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让我远离美国的家人,放弃熟悉的专业,回国创建这样一个教育公益事业?让我坦率地承认吧,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即便在十年后的今天,我问自己,如果重新来过,我还会选择这条路吗?我不知道。也许会,也许不会吧?细想起来,更像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困境,不知不觉、无可奈何、别无选择地走下来的。也许这是我的“命定”吧!
既然是“命定”,那在一个我所不知的更大参照系里,一定有之所以“命定”的理由和价值的。我私下里想,中国目前大学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十年以前,我就为此深深忧虑,现在,非常不幸地,这个忧虑成了目前中国社会的共识: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最近,袁岳先生发表了一封“支持大学生实习”的公开信。其中的观点与我十年前创办爱因斯特的初衷是吻合的。在人才培养上,为学生创造高质量的实习机会,获得实际经验和经历,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国外如此,国内更是如此。古人曰,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君不见,像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共和国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不都是在年轻时候,就勇敢地跨出国门、勤工俭学吗?他们才是“跨国实习”的先驱者。在今天的时代里,全球化风起云涌。中华民族面临全新的机会和挑战。我们的大学生精英应该如何面对时代的挑战?
本书所收集的这些纯真、生动的体验性文字,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学生“行动者”的“现场报告”。他们从庭院深深的中国校园出发,怀着一颗好奇、怯生而坚定的心,打起背包,只身走向世界各国各地。他们努力摘下有色眼镜,抛开一切成见,第一次尝试用自己的眼睛和头脑,去观察,思考,经历和体验这个世界,那些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那些他人的感受,他人的视角,他人的观点,他人的愿望。在这段难能可贵的经历中,我们的大学生学会了什么是真诚、平等、宽容、感恩;学会了如何在困难的时候向他人求助,如何在他人需要时伸出自己的手;习惯了不同口音的“英语”,并打开自己的喉结,把自己的声音融入全球化的交响乐中;他们开始思考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寻找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今天,他们把自己所见所闻“写”出来;明天,他们把自己所学所思“实践”出来。
作为爱因斯特中国创始人和理事长,我骄傲地告诉大家,在过去的十年里,已有近千名中国大学生,借助我们所搭建的平台,获得了跨国实习的宝贵机会。可以说,他们在报告中不加掩饰地透露出的那份惊奇、喜悦、收获和感恩,抵得上爱因斯特中国的全体同仁十年来所经历的“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困境,不知不觉、无可奈何、别无选择”的全部艰辛。谢谢你们,勇敢、可爱、善于思考、富有理想的年轻人!是你们的成长经历和对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