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森思法律观的介绍).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帕森思法律觀的介紹 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所 洪 鎌 德 教授 ? 中文摘要 ? 本論文首述社會學與人類學中的功能理論,介紹墨頓顯性的與隱性的功能說,再簡介帕森思的生平、著作與學說主旨。接著描寫帕氏社會體系論中四大主要功能:適應、目標達致、整合與類型保持。法律作為社會總體系的次級體系,其主要的功能重在社會控制與社會整合。是故本文的重點在討論作為社會操控機制的法律之特徵,以及法律怎樣運用制裁、管轄、正當性與解釋的手段,配合法律的專業化來達到穩定社會總體系之目的。稍後,本文討論帕氏對契約、雇傭與財產權的剖析。最後,覆述帕氏法律社會學的大旨,評估其得失,以及後人在結構功能論以及體系論方面之發揮,以補充帕氏未竟與未逮之理論大業。 ? ? 關鍵詞:結構-功能論、體系論、負功能、功能的無上命令、規範結構、普遍化的規範期待、契約、財產權、自生法、反思法。 在當代社會學理論裡頭,首推結構-功能論(structural functionalism)源遠流長,衝擊面既深且廣,最具影響力。尤其是墨頓(Robert Merton)與帕森思(Talcott Parsons 1982-1979)的功能論與社會體系論,不但成為美國1940年代與1950年代一枝獨秀的社會學說,也是影響全球社會思潮一股澎湃激越的湍流。雖然後來被1960年代末美國學潮所淹沒,而於1970年代與1980年代陷於退潮狀態,但就20世紀幾種重大的社會理論加以比較而言,結構-功能論不失為勢頭洶湧、波瀾壯闊的重大思潮。 ? 1959年金思理.戴維斯(Kingsley Davis)在美國社會學會就任會長的演講中,直指功能論可以與社會分析相提並論,從而凸顯社會學界對功能論的矚目。他指出功能論一方面在論述社會的部分對社會整體的關係,他方面也致力觀察社會部分與其他部分之間的關係。一個部分怎樣來發揮其功能,以及對整體社會的需求能夠加以滿足,便成為社會功能論研究的對象(Davis1959:758)。 ? 由是可知功能論與結構功能論有相當程度的關聯,都是把社會當成一個體系來看待。這個體系是由分歧的和關聯的結構組合而成。每個結構各負責特定的功能,當這些不同的功能結構及其功能共同、或個別操作時,便會造成社會整體的運轉、持續、和不斷地經營下去。這一理論的典範(paradigm)集中其注意力於下述三個焦點之上: (1)??? 功能上的無上命令(functional imperatives),也就是體系賴以存活與發展所需的條件及其需要; (2)??? 相互關聯的結構(社會次級體系、典章制度之類); (3)??? 各種典章制度重組的方式,俾體系保持其和諧與平衡。 ? 因之,「討論一個制度對社會或社會中其他制度的功能,就無異討論在〔社會〕體系中那種制度是必要的、關係重大的」(ibid.,772)。 ? 在考察社會體系如何保持、或恢復其平衡之際,功能論的學者,便會留意到社會成員共享的規範與價值。因為這種規範與價值對社會是基本的、不可或缺的。在這種情況下,理論家傾向於強調「共識」(consensus)的存在,也就是社會成員對現存社會的結構,採取認可、接受的態度。對功能理論者而言,自願的合作和一般的共識是社會體系所以能夠運作不息的凝聚之力源。因之,在共同生活中,任何的衝突或騷擾都要迅速地、有效地制止與解決,這樣社會體系才能保持其秩序與穩定。 ? 要之,結構功能論理論是以整體論(holism)[1][1]的眼光來看待社會。他們視社會為一整合的體系,由各個不同的結構,各司專職的部分,既分工而又合作地操作,目的在使整個體系能夠保持其均衡,而繼續存在與發展。這些分歧的與相關聯的結構要達致社會的均衡,必須採取兩種方式。其一、滿足體系的需要;其二、克服社會體系中之騷擾、或動亂。 ? (二)??? 社會學與人類學當中功能論的起始 ? 功能論不只肇始於社會學,也與人類學對原始部落的考察有關。一般而言,孔德(Auguste Comte 1760-1825)在生物學影響之下,把社會譬喻為有機的生物,不只是體系論的開端,也開啟了社會學理論中的結構功能理論。不只生物學有機體由不同的器官,組織合構而成,就是社會的有機體也是從各種不同的結構構成的。他說:「我要把社會有機體看成是眾多的組合,家庭就像〔生物體〕的細胞、或基本的元素;其次階級或喀斯特〔教階〕,這就像〔生物的〕組織,最後,城市與社區就成為真正的器官」(Comte 1875:29-40;242)。 ? 就像孔德一般,斯賓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也廣泛使用生機說的譬喻,不過其強調的則是社會的分歧(differentiation)。他指出社會有機體在往前發展的過程中

文档评论(0)

sxt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