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语文版语文七上第23.25课同步练习(word版).docVIP

版语文版语文七上第23.25课同步练习(word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版语文版语文七上第23.25课同步练习(word版),语文同步练习,初一语文同步练习答案,二年级语文同步练习,七上语文同步练习答案,一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四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六上语文同步练习答案,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九上语文同步练习答案

第23.25课 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唐朝时“初唐四杰”指的是     、     、     、     。(4分)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      ,“乐天”就是      。(2分) 3.《夜雨寄北》作者 是 朝诗人。(2分) 4.原文填空。(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名句是 。 数声风笛离亭晚,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5、《伤仲永》中文题包含的感情是(  )(3分) A、痛心忱惜  B、哀怜惋惜  C、哀怜痛心  D、痛苦惋惜 6、方仲永为什么“泯然众人矣”?(  )(3分) A、十二三岁  B、或以钱币乞之 C、父利其然也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7、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词语:(10分) 日扳仲永环谒于众人(日: ) 忽啼求之(啼: ) 父利其然也(利: ) 稍稍客宾其父(宾客: ) 或以钱币乞之(或: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任: ) 城阙辅三秦(辅: ) 小廊回合曲阑斜(回合: ) 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 ) 病树前头万木春(春: ) 8、解释下列多义词:(3分) 自:并自为其名(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书:即书诗四句( )    未尝识书具( ) 然:父利其然也( )    泯然众人矣( ) 9、指出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  )(2分) A、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泯然众人矣 D、余闻之也久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1、对《伤仲永》一文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3分) A、方仲永从五岁起表现了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却并不突出了,到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了。 B、方仲永刚开始做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内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赏的地方。 C、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从“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两句可以看出。 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而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也就是“受于人者不至也”。 12、《伤仲永》的作者是?时的王安石,他是杰出的 家、?家,是 之一。(4分) 13、第一段“余闻之也久”在文章中的作用是 。(3分) 14、点明方仲永结局的一句是 。(3分) 15、第二段中点明方仲永成人“众人”原因的一句是 。(3分) 16、在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什么?(3分) 17、在学业上,不管天生聪明与否,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用原文回答)。(2分) 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沉舟”“病树”比喻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19.“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创设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2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这两首诗都写的是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比较一下,说说它们表达的情怀有什么不同?(3分) 21.《寄人》一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第二部分: (一 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回答问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2、本诗押韵的字是 ,韵脚是?。(3分) 23、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是 ;虚写景物的诗句是 。(3分) 24、“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什么?(3分) 25、“天涯若比邻”中“比邻”的意思是?。(3分) 26、这首诗表达出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3分) A、悲伤流泪  B、离愁别绪  C、深厚情谊  D、黯然伤别 27、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是(  )(3分)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二) 读《夜雨寄北》,回答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8、诗的一、二句写 ,三、四句写 。(2分) 29、“问归期”是 问 ,表达了 的感情。(3分) 30、“巴山夜雨”四字的重复,实际上是意境的深化,第一次是表现诗人?,第二次是表现诗人?,体现了诗人切盼回归的心情。(2分) 31、全诗短短四句,由眼前写到对未来欢聚的向往,又用未来剪烛夜话的温馨和欢乐,反衬今夜的 和 ,造成一种回肠荡气的情致,给人一种回环反复之美。(2分) 32、最后两句的大意是什么?(3分) 1.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