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级上期末考试(一).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版九级上期末考试(一),七上语文期末考试成都,语文期末考试,二年级期末语文考试卷,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初一语文期末考试卷,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语文期末考试卷

(语文版)运城一中2009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质检题 (试题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部分(24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chuò)。只有穿长衫的人,才踱(dù)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B.我以揠(y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好。同时我又热衷(chōng)于做这件事。 C.一切都如花似锦(jǐn),韶(sháo)华灿烂。大凡已成为们的禀(bǐng)赋的东西都 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D.黄昏夕照,勾勒(lēi)出圆明园残损的门柱和颓垣(gèn)断壁,衰草连天。毛泽东伫(chù)立在园门前,像在思索着什么。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旁逸斜出 再接再厉 前仆后继 B.舍生求法 销声匿迹 冥思苦想 C.如诉如泣 稍纵即失 截然不同 D.水泄不通 孤苦怜仃 重峦叠障 3.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的建设服务。 B.通过这次测验,使我们明白了学习要精益求精的道理。 C.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发挥好坏的关键。 D.我们全校的学生将来都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 4.下面有关判断,错误的一项是⑴无可奈何花落去, ⑵ ,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⑶ ,归雁入胡天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⑸如果说,龚自珍是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吟唱凄风无情、落花相见时难别亦然,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属双关语,暗指。⑵青鸟殷勤为探看( ) 6.对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二)《秋水》(14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溪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7.解释加点的词语。(分) (1)秋水时至( ) (2)不辩牛马( ) (3)旋其面目( ) (4)望洋向若( ) ⑸不见水端( ) ⑹百川灌河( ) 8.选出与“以为莫己若者”中的“若”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3分) A.望洋向若而叹   B.曾不若孀妻弱子 C.若毒之乎   D.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9.河伯见了北海为何“望洋向若而叹”?(2分)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读完这则寓言后,你启发?(分) ①“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③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④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