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原子结构很像太阳系,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原子周期表,同周期原子半径,同一周期原子半径
* * 第四章 物质结构基础(Basic Structures of Matter)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化学键 分子间力和氢键 晶体结构 原子结构 物质 结构 晶体结构 化学键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间作用力 粒子间力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1803年,J.Dalton原子学说-近代化学的建立 1897年,J.J.Thomson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电荷;1909年, R.A.Millikan测定了电子的质量)-原子不再不可分割; 1911年,E.Rutherford运用α粒子(He核)散射实验确认原子 核存在,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1、原子是一个电中性微粒,由z个正电荷的原子核和z个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z个正电荷的质子(p)和若干中子(n)组成的紧密体,直径不及原子直径万分之一,电子直径更小(10-15m)。 2、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数,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为不同元素,不同元素按质子数(核电荷数)从小到大在周期表中排列,排列的序数叫“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的认识-背景知识 量子化特征 波粒二象性 统计性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一、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 运动的粒子性-Newton经典力学(v< <c); 波动性-Maxwell波动方程 热现象-热力学和古典统计物理学 黑体辐射(曲线方程),光电效应(光电子初动能与频率相关,与光强无关;光电效应存在红限;光电效应与时间), 原子光谱(非连续); 1900, Plank; 1903, Eistein; 1913, Bohr;1924, L.de Broglie; 1926,S.Schr?dinger-近代量子物理和化学-原子(核外电子)的近代认识: 1、量子化特征 量子化: 质点的运动和运动中能量状态的变化不 连续,呈跳跃式变化。 能量最低的定态叫基态, 能量较高的定态叫激发态, 这些不连续能量的定态叫能级。 能量的传播以某一最小能量ε的整数倍 ε=h? 基态 激发态 Plank,e0(?,T)=2phc2 ?-5/(ehc/k?T-1);Einstan,1/2mv2=h?-A e?T=dE?/d? 黑体 e0(?,T); Stefen-Boltzmann Eo(T)=sT4;Wien T?m=b 基态到激发态之间不连续 Bohr氢原子模型与氢原子光谱 Bohr原子模型(H)-承上启下,开拓性工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 定态轨道的概念:核外电子的运动不是任意的,只能在有确定半径和能量的轨道上运动,称为定态轨道,定态轨道上运动的电子不辐射能量 2 轨道能级的概念:不同的定态轨道能量不同,称为能级。电子尽可能处于离核较近、能量较低的能级,称为基态,其余为激发态。激发态电子不稳定,跃迁到较低能级,释放光能,光的频率决定于能级差,h?=E2-E1。 根据Ruthford原子模型,运用库仑定律和牛顿定律 rn=n2e0h2/pme2 En= -me4/8e02n2h2 = -2.18×10-18/n2(J) 1885年,J.J.Balmer ?=Bn2/(n2-4), B=3645.7?; (??=c=2.998×108m/s) 1890年,J.R.Rydberg,?=4c/B(1/n12-1/n22)=3.29×1015(1/n12-1/n22) 模型仍然以古典理论为基础,定态时不发生辐射与该理论抵触,量子化条件的引入缺乏理论基础,对原子光谱的强度、宽度、偏振等无法解释。 动量矩Pn=nh/2p=mvnrn, mvn2/rn=e2/4pe0rn2;En=mvn2/2-e2/4peorn(eo-真空电容率) 电子具有确定体积(d=10-15m)、质量(9.1×10-31kg), (J.J.Thomson和R.A.Milikan分别于1897、1909年实验测得) 因此其粒子性勿庸置疑; 1927年,C.J.Davisson, L.H.Germer电子衍射现象证明电子运动时具有光的波动性。 Einstan光电效应证明光的粒子性,光是波动的粒子流,每个粒子为一个光子,能量为h?。 电子运动与所有光运动形式类似,具有显著的波 粒两象。这就是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2、波粒二象性 例如:一个电子 m =9.11×10-31kg υ=106m.s-1 按德布洛依关系,此电子 λ=727pm 1924年德布罗依设想具有静止质量的微观粒 子与光一样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特征。为此 他给出了一个关于粒子的波长、质量和运动 速率的关系式: 微观粒子波动性和粒子性通过普朗克常数h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云南省5万新旧图幅号对照表.xls
- 供应热水计算标准.ppt
- 全自动软水器说明书 20090810正版.pdf
- 初中化学方程大全.doc
- 制药工程-09练习-讲解.ppt
- 加油站企业单选试题练习.xls
- 化学水处理工技能鉴定题库(实际).doc
- 化学近三年中考试题考点分析.xls
- 北厂人员14-3-1.xls
-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更新至2013年09月27日).xls
- 2025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历史(云南卷)(考试版).docx
- 2025年全球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预测报告.docx
- 农村电商市场2025年电商企业农村市场拓展品牌合作模式报告.docx
- 物联网赋能智能家居系统集成成果鉴定报告2025:智慧家居新理念.docx
- 2025年环保资源回收产业链整合与创新发展报告.docx
- O2O美容服务平台用户粘性提升策略2025年行业机遇与挑战分析报告.docx
- 家具厂应急预案.pdf
- 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报告.docx
- 2025年在线金融ODR平台金融纠纷处理与金融科技政策建议报告.docx
- 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应用案例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