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鄂教版.docVIP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鄂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鄂教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杜甫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的进步思想。 2、学习精选材料以表达中心思想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精选材料,平易质朴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之家,应进士试,不第,困居长安十年,遂与现实接近,逐步观察到各种社会矛盾,获得丰富的创作题材。后任左拾遗,因故被贬。 759年,安史之乱未定,关内又大饥,乃弃官带领全家辗转西行,历尽险阻,备尝艰辛,亲眼看到人民的疾苦,先后写出诸如“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之类富有人民性、现实性的史诗。最后抵成都,由亲友帮助,在西郊浣花溪,用两年时间盖上一间茅屋 (即今“成都草堂”,总算得到一个安身之处。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暴雨,湿透了室内衣被,茫茫黑夜,百感交集。诗人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千千万万广大人民的疾苦,不禁产生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善良宏愿,于是写下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十分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深受战乱之苦和颠沛流离的生活,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获得“诗史”的美称,又被称为“诗圣”。今有《杜工部集》存世,共收诗歌一千四百多首,本篇选自《杜少陵集详注》卷十。 解题: “……为……所……”是一个被动句式。茅屋被风吹破,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全诗写风卷茅草,雨夜难眠等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歌: 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课文分析: 八月秋高(5)风 怒 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6)。 仲秋八月的狂风放声怒吼,把三重茅草从我屋顶上卷走。 怒号: 大声吼叫。三: 表多数。 分析: 天气突变,用比拟。“怒号”状风势之猛;“卷”“三重”表受害的严重程度。 茅飞渡江洒(7)江郊, 高者挂(8)长(9)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10)。 茅草飞过江去,洒满岸头,高的挂在大树的树梢, 低的飘转沉进水坳。 洒: 散落。江郊: 江边。者: ……的。 分析:“飞渡”、“洒”、“挂”、“飘转”、“沉”描述茅草七零八落,不可收拾的惨状。 风势猛烈而茅屋残破,茅屋残破又为大雨屋漏的缘由。这样写既让我们看到一幅风猛屋破、情景凄惨的图景,体会到诗人当时面对惨景的心情,又为下文准备了条件。 一、狂风屋破,茅草乱飞。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 对面 为盗贼(11)。 南村的儿童欺我年老,好忍心啊,当着我的面作强盗。 忍: 狠心。能: 如此。为: 作。 分析: “南村”表示距离之近。“欺”是一种戏谑方式,因为“我老无力”。“忍能”把欺的程度作了具体细致的刻画。 公然抱茅入竹(12)去,唇焦口燥呼不得,(13) 归来倚杖 自叹息。 公然把茅草抱入竹林,制止不住,叫得我唇干舌燥,回来扶着拐杖只好叹气。 竹: 竹林。 分析: 建造这间茅屋对杜甫来说,是建得太艰难,显得太宝贵了,所以才竭尽全力制止。“自叹息”表示戏谑之后的无可奈何。 二、群童抱茅,倚杖自叹。 俄顷(14)风定 云墨色, 秋天漠漠(15)向昏黑(16)。 不一会儿风止了,乌云如墨,秋天灰蒙蒙渐渐黑下来了。 定: 止、住。 分析: 顷刻间,再次面临双重威胁。狂风刚过,大雨又来,真是“屋漏偏遇连夜雨,(行船恰逢顶头风)”夜了,家家关门闭户。怎么办? 何处去? 哪里躲? 布衾(17)多年 冷 似铁,娇儿 恶卧 踏里裂。(1) 布被盖了多年,冰冷如铁,小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恶卧: 睡态恶劣。 分析: 布质被子,多年已“冷似铁”,失去了保暖价值。因小孩“恶卧”,蹬得大窟小眼,破烂不堪,由此可见诗人生活境遇的窘困。 床头屋 漏 无 干 处, 雨脚(2)如麻 未 断绝。 床头屋顶在漏雨没有干燥的地方,雨脚象麻线一般没有断绝。 分析: “无干处”指出造成的灾难。“雨脚如麻”状写雨之大,“未断绝”看出雨通宵达旦,持续久。 自经丧乱(3) 少 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4)! 自从战乱以来就很少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58647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