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卫生学汇总.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医学卫生学汇总.doc

06基础医学卫生学总结 1、卫生学(Hygiene)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指导下,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阐述环境(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对人类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理论根据和措施的原则,以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一门科学。 2、医学模式的转变: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3、三级预防理论概念:(1)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维护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切断一切病因对人体作用的机会。(2)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 采用先进手段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含心理治疗),预防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复发或转成慢性。(3)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病残预防,针对发病后期进行合理而适当地康复治疗措施。使病而不残,残而不废,采取功能性康复,调整性康复或心理康复指导。 第一章人类和环境 1、环境:指围绕着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和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人与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环境因素:(1)生物因素:微生物、动物等。(2)化学因素:空气化学组成、有害气体、毒物等。(3)物理因素:气象、太阳辐射、噪声、振动、微波等。(4)社会因素:教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 (4)心理因素:适应环境的精神心理承受能力。 ★2、健康定义: WHO健康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3、环境污染的定义: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污染物进入人类环境,使其结构和状态发生变化,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干扰了人类的正常生活条件,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甚至是潜在的有害影响。 环境污染的原因: 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性污染、自然灾害、战争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急性作用、慢性作用、远期作用、致畸、致突、致癌 4、生态系统(ecosystem)定义: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 四大构成要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5、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群落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 6、生态失衡:当外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形成失衡状态。 ★7、生物富集作用:环境污染物被生物体吸收后,通过酶的催化分解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一些有毒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质则可在生物体内蓄积,是生物体内的浓度大大高于环境的浓度的作用。 ★8、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间转移并在生物体内逐级增高,是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 9、环境基因组计划(EGP):专门研究与环境相关疾病的遗传易感性,寻找对化学损伤易感的基因。 ★10、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统一性;(2)适应性;(3)相互作用。 11、环境污染物的自净:即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的时间,环境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其能力是有限的。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12、生物转化:进入机体的环境化学物,在体液或组织内参与机体固有的复杂生化过程,使其本身的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两个阶段:第一阶段(Ⅰ相反应或降解反应): 氧化、还原、水解;第二阶段(Ⅱ相反应):结合反应为主。 结果:生物解毒作用(detoxication):毒性降低 生物活化作用(bioactivation):毒性增强 13、环境污染物在机体的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吸收:是环境污染物从接触部位,通常是机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如皮肤、消化道粘膜和肺)的生理膜转运到血循环的过程。 分布:指环境污染物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和体液后随血流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组织的过程。 分布的三种方式:①某些毒物不易通过细胞膜而使其分布受限; ②有些毒物可迅速通过细胞膜而分布在全身;③有些毒物因与蛋白结合,主动转运或高度脂溶性而在机体的某些部位蓄积。 ★14、环境污染物的常用毒性指标:毒性:化学物引起机体损害的能力。 毒物: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较少剂量进入机体后就能引起机体病理性损伤的化学物质。 绝对致死剂量(LD100):指引起一组动物中全部(100%)死亡的最低剂量。 最小致死量(MLD,LD01):指引起一组动物中个别死亡的剂量。 最大耐受剂量(LD0):指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半数致死量(half lethal dose; LD50):指毒物对急性实验动物的群体中引起半数(50%) 动物死亡的剂量。 阈剂量:或最小有作用剂量(MEL)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