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筷子与刀叉中西文化符号的比较,筷子文化和刀叉文化,筷子与刀叉文化,刀叉遇上筷子,筷子和刀叉,当筷子遇上刀叉,筷子刀叉,筷子与刀叉,刀叉遇到筷子,筷子刀叉勺子手抓
第24卷 第3期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20N0o6.3
2006年 6月 JOURNALOFHENAN OFSCIFN(冤ANDTECHNOLOGY (歇兀ULSCIENCE) MJu.n24.
【艺文丛谈】
筷子与刀叉:中西文化符号的比较
张 吴 湖
(温州大学工业工程学院,浙江温州325000)
摘 要:筷子与刀叉作为文明的产物,承载着人类饮食及杜会文化;从符号的形式与内涵加以剖析,两种符
号代表的中西方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等体现出明显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 中西文化;符号学;筷子;刀叉
中圈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一3910(2006)03一0068一03
在中国等东方国家,人们进餐普遍使用筷子,而 明代才由“著”变为 “筷”。据明代陆容 《葱园杂记》卷
在西方人们一般使用刀叉。筷子和刀叉在各自社会 一载:“民间俗译,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行舟讳
文化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包含着鲜明而 住‘’,讳 翻‘’,以著‘’为 筷‘儿’,幅‘布’为 抹‘布’。”陆
独特的文化气息。它们与人们的社会历史、精神物质 容所说 “行舟讳住”指船家吃住生活在船上,“著”和
文化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了中西文化中一种特 “住”同音,他们最怕行船搁浅,所以改 “著”为 “快”。
殊的文化符号和独特的文化现象。 后来可能由于当地的“快”多用竹材制成,就在 “快”上
加了竹字头,才有了今 日通用的 “筷”。究其实,筷是
一、筷子和刀叉的起源 因民间口语禁忌而产生的。现今的某些区域如温州
和福州的方言中仍称 “筷”为 “著”。
(一)筷子的起源
古代的著主要是用于夹取羹中菜食,功能比较单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其历史可迫溯到新石器时
一。礼《记 ·曲礼上》记载:“饭黍毋以著”,“羹之有菜
代晚期。早期筷子被称为 “著”,《礼记》、《荀子》、史《
者用挟,其无菜时者不用挟”。当时著是专用于夹取
记》中都有所记载。最初,先民用手把食物送人口中,
奖汤中的菜食,而不是用来扒饭的。现代社会的筷子
后来由于不能直接用手来抓取烧烤食物,就借助竹枝
所承担的职责有了很大扩展,几乎可以用于取食餐桌
一类的工具来放置和翻动食物,并以此捞取熟食,久
上所有的佳肴(除龚汤外)和食饭。
之,聪明的先民逐渐学会了用竹条夹取食物,这就是
《二)刀叉的起源
筷子雏形。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将植物种子和蔬菜
西方进食的餐具主要是刀和叉,最初人们只用
加水烹调做成 “羹汤’和‘“饭食”,而取羹汤中的菜肴须 刀。早期的刀是石刀或骨刀,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
用夹“起来”的方式,才导致了挟“”的出现和固定使 逐步有了铜刀、铁刀和银刀。单独的刀并不像筷子仅
用。筷子成为主要食具,这是古代东方人在特殊环境 仅作为餐具,用来狩猎、宰杀、解剖、切割猎物以及防
下必然选择的结果。东汉许慎的 《说文解字》记载: 御,到了肉食烧熟可食时,又可以兼做餐具。在英国
奢“,从竹,者声。”早期筷子是由树枝或细竹制作而 萨克特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