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失荣.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失荣.ppt

成药验方 小金丹:每次1丸,1日2次,黄酒适量温服。 犀黄丸:1次1丸,1日2次,开水或黄酒送服。抗癌Ⅱ号:天津市红桥区第一防治院肿瘤组 。用全蝎、蜈蛤;生水蛭、明雄黄,枯矾,血竭各30克,乳没,朱砂,天花粉各60克,炉甘石,白硇砂,苏合香油,硼砂,白芨各15克,轻粉2克,共研细末,水泛丸如绿豆大。按病人耐受情况,每次服2~10丸, 1日3次。至少服药三个月才能产生效果。服药时稍有恶心等副作用,久服未见肝肾、血象等异常变化。 * 第四节 失荣 一、除掌握颈部原发癌肿的诊断和治疗外,要注意寻找其他器官或脏腑转移而来的癌肿。 二、掌握与瘰疬、肉瘿的类证鉴别。 失荣是发生于颈部的岩肿(图)。因本病发展至后期症见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状如树木之失去活力,枝枯皮焦,故名失荣。前人称之谓“内损症”。其特点是颈部肿物,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皮色不变,身体逐渐消瘦。本病有原发的和其他器官或脏腑的岩症转移而发生的,故其病较复杂。 历史沿革 失荣古称“脱营”。最早见于《素问?疏五过论》。论中说:“凡未诊病者,必间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日脱营。尝富后贫,名日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藏腑,不变躯形,……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指出这种病的发生与情志有关,其证状常使人体瘦削而预后不良。 历史沿革 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巯五过论篇第七十七》中说:“此病生子志意,而不因子外邪也。……夫脾藏营,营舍意;肾藏精,精舍志。是以志意失而精营脱也。五气留连,谓五脏之神气,留郁于内而不得疏达;并者,谓并病于五脏也。五脏之气,外合于皮肉筋骨,是以身体日减……”也说明本病发生多由情志因素诱发,并与五脏有密切联系。 历史沿革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失荣症第一百三十四》根据内经的理论,首先改名为失荣,对其病因也有了较系统的论述,日:“失荣者,先得后失,始富终贫,亦有虽居富贵,其心或因六欲不遂,损伤中气,郁火相凝,隧痰失道停结而成。”此外,对失荣的症状也有了较详细的描述。 历史沿革 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阴疽论》中指出了失荣与瘿瘤的鉴别,如说:“阴毒之症,皮色皆同,然有肿有不肿,有痛有不痛,有坚硬难移,有柔软如绵,不可不为之辨。……不痛而坚,形大如拳,恶核失荣也。……此等症侯,尽属阴虚,无论乎塌大小,毒发五脏,皆日阴疽。” 历史沿革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失荣证》说:“失荣证,生于耳之前后及肩项。其证初起,状如痰核,推之不动,坚硬如石,皮色如常,丹渐长大。由忧思,恚怒,气郁,血逆与火凝结而成。日久难愈,形气渐衰,肌肉削瘦,愈溃愈硬,色现紫斑,腐烂浸淫,渗流血水,疮口开大,努肉高突,形似翻花瘤证。” 历史沿革 高秉钧《疡科心得集·辨失营马刀生死不同论》中指出,“块失营马刀,一为不可治,一为可治,以患处部位相同而形又相似,故并而论之。失营者,由肝阳久郁,恼怒不发,营亏络枯,经道阻滞,如树木之失于荣华,枝枯皮焦故名也。生于耳前后及项间,初起形如栗子,顶突根收,如虚痰疬瘤之状,按之石硬无情,推之不肯移动,如钉着肌肉者是也。 历史沿革 不寒热,不觉痛,渐渐加大;后遂隐隐疼痛,痛着肌骨,-渐渐溃破,但流血水无脓,渐渐口大内腐,形似湖石,凹进凸出,斯时,痛甚彻心,胸闷烦躁,是精神不收,气不摄纳也;……此证为四绝之一,难以治疗。”同时指出:“若犯之者,宜戒七情,适心志;更以养血气、解郁结之药,常常服之……”的调养和治疗原则。 历史沿革 余听鸿《外证医案汇编·失荣证附论》中对失荣的病因认为“失荣属少阳忧思郁结者多,外感风邪者少。内损症也。”在治疗原则上提出:“方书所谓郁则达之,如木郁则达之也,达者通畅流利之义,不独木也,诸郁皆欲达也,其起之始,不在藏府,不变形躯,正气尚旺,气郁购理之,血郁则行之,肿则散之,坚则消之。久则身体日减,气虚无精,顾正消坚散肿,其病日深,外耗于卫,肉夺于营,滋水淋漓,坚硬不化,温通气血,补托软坚,此三者,皆郁则达之义也,不但失荣一症,凡郁症治法,俱在其中矣。”同时强调扶正培本,指出:“若治不顾本,……必为败症。 历史沿革 综合历代文献所述,失荣病变部位,多在耳之前后及肩项,其症初起:“形如栗子”或“状如痰核,推之不动,坚硬如石,皮色如常;”后期“肌肉消瘦,愈潰愈硬,色现紫斑”或“凹进凸出”,“形如翻花瘤证”等描述,是符合原发、或继发性的颈部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本病大致与现代医学所称的颈部淋巴转移癌,或恶性淋巴瘤相似。 病因病理 一、肝气郁结 足少阳胆经循行耳之前后,颈部属少阳经。肝与胆相表里,所以本病发生与肝胆有关,如忧思郁怒,肝失条达,气机不舒,气滞则血瘀即可发生病变。 病因病理 二、痰瘀互结 痰是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若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津液可凝集为痰。朱丹溪说过:“凡人身上中下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