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育英中学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教案 .docVIP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育英中学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教案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育英中学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教案

文言文虚词用法 一、 而 1、 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 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 永州之地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 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4)(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青,取出于蓝,而青于蓝。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忘秦之续耳。 (5)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相当于“地”“着”等,或不译。 如:吾恂恂而起。 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而母立于兹。 3、 助词,附在其它的词上。 (1) 作时间词,“既而”“俄而”“已而”“而后”等。 如:既而儿醒,大啼。 俄而百千人大呼。 (2)“而已“,放在句未,表示限制的语气,相当于“罢了”。 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二、 何 1、 疑问代词 (1) 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什么”“什么原因”。 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 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如:大王来何操? 子何恃而往? (3) 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如:然则何时而乐耶? 2、 副词 (1)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如:徐公何能及君也。 (2)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怎么这样”。 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吏呵一何怒。 3、 复音虚词。 (1)“何如”,用在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者“什么样”。 如:今日之事何如? 如太行王屋何? (2)“何以”,即“以何”。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的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如:荣禄待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 4、 同“呵”,喝问。 如: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三、 乎 1、语气助词 (1) 疑问语气,可译为“呢”“吗”? 如:欲安所归乎? 壮士,能复饮乎? (2) 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 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 如:孰之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4) 用在句中停顿处,可不译,相当于舒缓语气。 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亦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 用作助词,可作形容词词尾。 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四、 乃 1、 副词 (1) 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才”等。 如:良乃入。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2) 情理上的逆转相背,可译为“却”“竟(竟然)”。 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 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仅”。 如: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2、 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作定语,“你”“你的”。 如:家祭无忘告乃翁。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 用作副词,起帮助判断的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如: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嬴乃夷门抱关者。 五、 其 1、 代词 (1) 第三人称,可代人,代事物,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她的”(包括复数)。 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 第三人称,一般代人,可译为“他”“它”“她”(不加“的”)。 如:秦王恐其破璧。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3) 第一人称,用作定语或主语,译为“我的”“我(自己)”。 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 指示代词,表远指,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则或咎其欲出者。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 副词 (1) 测度语气,可译为“大概”。 如:其皆出于此乎?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