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虚词之,之,虚词之的用法,虚词于,文言文虚词整理,虚词为,虚词以,虚词而,庖丁解牛练习,烛之武退秦师虚?414f??
文言虚词:之 2010年2月26日 一、之的用法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他,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它,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特例:活用成第一人称,我。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代我,作宾语。) 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战国策·燕王使粟腹》) 今大客幸而教之,请奉社稷西面而事秦。(《战国策·张仪为奉破从连横谓燕王》)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 且微君之命命之也,臣固且有效于君。(《战国策·平原君谓孟尝君》)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过秦论》)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二)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烛之武退秦师 》)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有强调提前意味。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 》) 3、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和定语之间。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 4、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充当新句子的主语宾语或者状语。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二、练习 (1)牛何之? (2)做《师说》以贻之。 (3)輮使之然也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5)顷之,烟炎张天。 (6)宋何罪之有? (7)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参考答案 (1)牛何之?(动词,去,往。) (2)做《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 (3)輮使之然也。 (代词,它。)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助词,的。) (5)顷之,烟炎张天。 (音节助词。) (6)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 (7)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下面“之”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屈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B.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君将哀而生之乎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何功之有哉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参考答案 C 均为第一人称代词; A分别为“这”“它们”;B分别为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分别是“提宾标志”和“补语标志”。 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 辍耕之陇上 3、? 奉之弥繁 4、? 侵之愈急 5、? 子孙视之不甚惜 6、?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7、? 汝识之乎 8、? 可以知之矣 9、?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余之力尚足以入 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7、顷之,烟炎张天 18、蚓无爪牙之利 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2、夫晋,何厌之有 参考答案 1—2动词“到……去”; 3—7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 8—9指示代词“这”; 10—12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 13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 14—16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7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江苏海洋大学《高等数学Ⅱ》2025-----2026学年期末试卷(A卷).docx VIP
- 2025四川中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多元化企业(第一次)员工招聘59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新修订药品管理法考核试题及答案【精选范文】.docx VIP
- GY 互联网互动视频数据格式规范.pdf VIP
- 国家标准《GB 4706.39-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商用电烤炉和烤面包炉的特殊要求》.pdf
- 《法语入门》课件.ppt VIP
- 思政专题研讨会记录.docx VIP
- 家庭保健按摩师模拟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VIP
- 《大学生劳动教育》全套教案.docx VIP
- 2025海南省通信网络技术保障中心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第2号)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