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学案-人琴俱亡,人琴俱亡阅读答案,人琴俱亡,人琴俱亡原文及翻译,人琴俱亡的意思,人琴俱亡ppt,人琴俱亡翻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人琴俱亡教案,人琴俱亡的翻译
东海外国语学校语文教案导学案
课题:《人琴俱亡》
教学目标:
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笃、索、舆、径、素、卒; 虚词:而、了、既、俱等。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学习简洁的语言。
3、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深入学习,交流展示:
展示一:预习课文
1、反复朗诵:领读、散读、齐读课文。
2、简介作者、作品。
3、课题解读: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
展示二:疏通课文
1、纠正重点字音,解释各段重点实、虚词。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答:
②.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答:
③.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答:
展示三:整体感知
1、翻译课文。
2、试分析概括一下本文的结构内容。
展示四:理解课文
1、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
2、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
展示五:
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展示六:拓展延伸:结合《人琴俱亡》《背影》《甜甜的泥土》,谈谈你对人间亲情的感受。
附:欣赏故事,“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成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这个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人琴俱亡》日日清检测练习题
?1.给加粗字注音。
(1)子猷(???)(2)病笃(? ?)(3)索舆(? ?)(4)掷地(?? ?)(5)恸绝(???)(6)此已丧( )
2.由今及古,辨识多音多义字的字音和字义。
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1)中年丧偶(????)________? (1)此已丧(????) ________
(2)弃丧回家(????)________? (2)便索舆来奔丧(????)________
(3)了无睡意(????)________? (3)语时了不悲(????) 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2)便索舆来奔丧(??? ? )( )
(3)子敬素爱琴(??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