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粤教版选修《即景抒情诗四首》word学案.docVIP

2015粤教版选修《即景抒情诗四首》word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课 即景抒情诗四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即景抒情诗的鉴赏要点。 2. 了解的生平重点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简介作者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年间进士,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为中书令。因正直敢言,受到权奸李林甫的排挤,贬为荆州长史。有《曲江集》。 (二)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月夜怀人,情思真切。(主旨)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轮明月从无边无垠的大海上升起,月光普照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中。此句境界博大,既写眼前所见之景,又是诗人望月怀远之意的表达,自然景象中包含着诗人博大宽广胸襟,为千古名句。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写多情之人因为整夜相思难眠,不禁埋怨起夜之漫长。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月华如此美好,光彩照人,诗人不由得吹灭烛火,披衣踱出房间,凝神望月;诗人不禁久久伫立,直到露水沾湿了衣服才知夜深。“露滋”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凝神望月而相思难抑的情形。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月光是如此皎洁,伸出手去,满手皆是,可是却无法送给对方以表相思,只好回房就寝,希望在梦中相会。此联构思精巧,意境幽清,写出了诗人的怅惘和失意。 (三)鉴赏要点 此诗写情颇具特色。情可以是亲情、爱情、友情。对“情人”一词可有不同理解。这里理解为“多情之人”,指诗人自己;但也可理解为“亲爱之人”,即亲人或男女情人。情与景的完美结合形成清丽而深远的意境。诗中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细节传达情思,构思巧妙。 全诗紧紧围绕“望月”而展开,从望月写到怀人,从灭烛写到披衣,由室内写到室外,又由室外回到室内,从月升写到月沉,由相思写到人梦。由景入情,情景相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联千古传诵。此联看似平淡无奇,脱口而出,却高华浑融,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此前谢庄《月赋》有句“隔千里兮共明月”,后苏东坡《水调歌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寓意相同,只是一为赋,一为诗,一为词,各尽其妙。 第5课 山水田园诗四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及其鉴赏要点。 2. 学习山水田园诗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强调诵读,在读中思、读中悟。 2. 背诵《宿建德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在山水田园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学习重点】 了解并掌握《宿建德江》情景交融的手法。 【学习难点】 学习山水田园诗的表现手法。 一、预习·导学 1.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 识记字音 烟渚( ) 霁( )色 膏( )腴( ) 畋( )渔 晦( )暝( ) 葵藿( ) 万壑( ) 3. 理解词义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4. 有感情地朗读《山水田园诗四首》三遍以上,背诵《宿建德江》。 二、学习·研讨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孟浩然 (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有《孟浩然集》,存诗二百余首。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 (二)问题研讨 请找出这首诗的“诗眼”,并简要分析此诗的思想感情。 第6课 边塞战争诗四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边塞诗的发展脉络及其鉴赏要点。 2. 学习边塞诗中曲笔、联想、夸张及用典等表达技巧,理解其浪漫主义的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 1. 强调诵读,在读中思、读中悟。 2. 背诵《从军行(其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边塞诗的抒情主题。 【学习重点】 了解并掌握边塞诗人的写作风格以及《从军行》中情景交融的手法。 【学习难点】 了解边塞诗中曲笔、联想、夸张及用典等表达技巧。 一、预习·导学 1.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 识记字音 羌( )笛 金闺( ) 塞( )垣( ) 烁( )石 海窟( ) 单( )于( ) 3. 理解词义 海风秋: 更吹: 无那: 金闺: 4. 有感情地朗读《边塞战争诗四首》三遍以上,背诵《从军行(其一)》。 二、学习·研讨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一)简介边塞诗 1. 边塞诗的主

文档评论(0)

wgv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