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板的发展研究状况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叠合板的发展研究状况研究

叠合板的研究 翟伟 2012级研究生 指导老师 :张伟林 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 目录 叠合板的定义 叠合板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叠合板的构成 叠合板的分类 叠合板国内发展情况和研究进展 我校参与的叠合板的研究状况 叠合板国外发展情况和研究进展 叠合板的定义 叠合板由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组成,预制部分在施工的时候起模板作用,完毕后和现浇部分形成整体,是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的一部分。 叠合板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现浇板具有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好的优点但是费工,需要大量的模板,施工周期长生产难于实现工业化。预制板易于实现建筑构件的工业化(设计标准化,制造工业化,安装机械化),构件制作不受季节及气候限制,可提高构件质量,且施工速度快,可节省大量模板和支承,但整体性差,不利于抗震,抗渗性差。能否将现浇板和预制板二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呢?叠合板就兼具有两种版的优点。叠合板的产生就是这样的。 叠合板的构成 叠合板由两部分组成,预制部分多为薄板,在预制构件加工厂完成,施工时吊装就位,现浇部分在预制板面上完成,预制薄板既作为永久模板而无需模板。又做为楼板的一部分承担使用荷载。 叠合板的分类如下 叠合板的分类 国内外叠合板主要研究内容 叠合板国内发展情况和研究进展 我国从1957年开始生产预应力棒,预应力薄板和双层空心板等装配整体式构件,首次运用在民用建筑上。1961年同济大学朱伯龙研制了一种装配式整体密肋楼板,预制部分为I字小梁下部翼缘上。这种楼板的特点:经济指标好,构件轻,施工制作方便。 70年代我国预应力混泥土预制小梁与现浇板相结合的混泥土叠合式屋面得到发展先后在广东,浙江,天津等省市建造了一批采用这种结构的房屋,经济效果很好,1975年浙江省标准设计站出版了预应力混泥土预制小梁与现浇板叠合的屋面图集(浙G103.103-1). 进入到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旅游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各大城市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这些高层建筑的楼屋面由于抗震的需要,大部分采用现浇结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采用装配式整体叠合板结构。从1975年到1995年内全部或部分采用叠合结构的近30个工程有多层公共建筑,也有高层建筑。 如北京国际大厦,西苑饭店,武汉金源世界中心,武汉友谊大厦等20多栋。我国一些小城市,在民用建筑中,由于抗渗和运输安装的需要抛弃了传统的空心楼盖屋面,采用了装配整体预应力混泥土叠合板屋面,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改善了屋面的防水,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叠合梁的预制构件截面形式也丰富多变,如槽形,倒T形,花篮形和L形等。 此外,四川成都市和广西南宁市也大量采用了预应力薄板和预应力空心板与现浇混泥土叠合的装配整体式楼屋面。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标准所已编制了这种结构的标准图集,为广泛地推广这种结构创造了条件。 预应力混泥土叠合多孔板广泛应用在抗震设防烈度要求较高的地区和对整体性,防火要求较高的房屋结构的楼盖工程中。这类叠合板通常做法是将预应力混泥土空心板就位后,在板面上角柱40~60mm厚混凝泥土叠合层,在叠合层内配置Φ6@200的双向钢筋网,使单块混泥土空心板与相邻板成为一体,共同受力。 为了探讨这种整体的空间结构的受力性能,崔广仁,孙福英对预应力混泥土空心板叠合整体板的实验分析,进行均不加载试验并通过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进一步验证了相邻板参与作用及实验班的正截面承载能力提高程度。 在国内90年代电力建设研究所对玻璃纤维复合砂浆叠合板以及钢筋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叠合板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玻璃纤维混凝土叠合板的底板是GRC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GRC板替代压型钢板作为重载楼面的永久性底模,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底板作为底板有较好的刚度,良好的裂缝控制性能及足够的承载能力。在波形板的谷底配筋,然后现浇混泥土而形成叠合板。 GRC叠合板刚度大,裂缝出现晚且细密均布,裂缝控制能力强。它具有形状可灵活分割,整体好,承载力大,施工快捷,耐久性好及无需板底装修等优点。 吴方伯教授研究的pk预应力混凝土楼盖是由高强度钢丝和高强度等级混泥土经工厂预制做成预制预应力混泥土带肋薄板和预制预应力槽形带肋梁,运至施工现场现场拼装后与现浇混泥土叠合而成的新型装配整体式超静定结构,是一种整性好,施工简便节约模板支撑,缩短工期,便于产业化生产,经济效益好的理想结构形式. 刘汉朝等对倒T形叠合板进行了实验研究,这种叠合板的预制构件为倒T形板,其肋部厚度已达到叠合板的最终设计厚度,后浇叠合层混泥土只浇筑与安装后的倒T形肋板间的凹槽中。在传统的薄板叠合板中,跨中截面的手拉钢筋一次性配置与预制薄板中,且一般采用预应力筋。预制薄板厚度小儿预拉力大导致预应力控制的技术难度也很大,这是薄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