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方案(修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基坑方案(修改)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地质特征及水文情况 4 四、施工部署 4 五、基坑支护主要施工方法与施工技术要求 6 六、基坑土方开挖 12 七、基坑监测 14 八、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5 九、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6 (一)土方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7 (二)钢板桩振动桩机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8 (三)周围管线及建筑物保护措施 19 十、文明施工措施 20 十一、防火措施 21 十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1 沟槽基坑支护计算 27 集水池基坑支护计算 33 桥梁承台基坑支护计算 40 一、编制依据 一、《广州市番禺区汉溪大道新客站联络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2009年4月; 二、《广州市番禺区汉溪大道新客站联络线工程设计施工图》,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2009年3月; 三、现有国家、省、市现行规程、标准和规范。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范》(DBJ/T15-20-9) 3、《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 二、工程概况 广州市番禺区汉溪大道新客站联络线工程位于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基本呈东西走向,沿线下穿东新高速,终点与新浦路相接,全长1.324公里。本工程范围内主线道路双向六车道,辅道双向四车道,为城市一级主干道,道路红线一般为60m,中桥140m/2 座、立交范围内匝道桥1051.8m/ 6 座,道路路基、路面、水泥搅拌桩软土路基处理、浆砌片石防护、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等。 根据《广州市汉溪大道新客站联络线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二篇 路基路面工程、第三篇 排水工程、第四篇 桥涵工程(三册)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本项目深基坑主要分布在排水工程(雨、污水管线、提升泵站)、桥涵工程(桥梁承台),开挖深度4~8米,地下土层0~10m范围内为填土、淤泥及淤泥质土、粉砂及中砂层。 按设计图纸:在上述施工位置的地面在进行开挖之前,现场已全面完成了深层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水泥搅拌桩呈梅花形分布,桩距.5m、桩径0.m、桩长~m,均全部穿过淤泥层,嵌入粘土层内。水泥搅拌桩的龄期达到28天后才能进行管沟开挖,经过处理的软基,地基承载力达到120kPa。均全部穿过淤泥层,嵌入粘土层内×4m×5.63m、提升泵站基坑(6m×5m×7.45m)拟采用密扣拉森III钢板桩+内(角)支撑法施工,具体方案如下: 排水工程沟槽基坑支护结构:根据图纸S-3-09(共4页)所示,位于0+020位置的排污水管位置W1埋置深度最大,实际埋深m,考虑排污水管道垫层的施工,基坑最大深度为4.1m,基坑宽度为5m,沟槽基坑支护采用拉森III型钢板桩长m,,钢板桩采用密扣形式在桩顶处设一道纵向水平钢在上设一道[20槽钢对顶支撑,支撑间距@m。详见《排水沟槽支护示意图地面降土,降土厚度m。实际埋深m,集水池基坑支护结构采用拉森III型钢板桩长12m,,钢板桩采用密扣形式在桩顶处设一道纵向水平钢腰梁,在腰梁上设一道[槽钢支撑,支撑间距@m。详见《支护示意图地面降土,降土厚度m。实际埋深m,由于本工程桥梁设计采用分离式双向桥梁结构,承台尺寸为(2.3×5.3m),考虑承台基坑施工的方便,本工程基坑承台开挖的方式拟将并排两承台的基坑一并开挖,故每个承台基础基坑长度为(两承台中间距离为3m,基坑每边工作面1.5m ):2×5.3+3+2×1.5+2×1.5=19.6米,承台基础基坑支护结构采用拉森III型钢板桩长m,,钢板桩采用密扣形式在桩顶处设一道纵向水平钢在上设一道[20槽钢对顶支撑,支撑间距@m。 三、地质特征及水文情况 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番禺区钟村镇一带,地貌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沉积区,地势低平,地面高程介于4.71~8.45m之间。 地层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项目场地地层由上到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海陆混合沉积岩(Q4MC)、第四系残积层(Q4EL),下伏基岩为白垩系(K)泥质粉砂层。 人工填筑土(Q4me)属素填土,褐红色软塑状,土层厚1~2.5米 淤泥(Q4mc)灰黑色、深灰色,流塑状态,含有机质,含有害气体CH4、C02,有泥臭味,饱和状,最大厚度为5米。 粉砂(Q4mc)灰色、饱和状、松散状,分选性尚好,粒径较均匀。厚度为3.6~4.7米标贯2击以下。 粉质粘土(Q3al)冲洪积成因,灰白、灰黄,含黄色斑点,呈花斑状,硬塑分布厚度变大不大,一般1~2.5米。 粉质粘土(Qal)残积土,紫红色,硬塑状,分布厚度为3.0~4.3米,土质均匀,多呈硬塑状态。 基岩 本段钻探指示基岩为上白垩系(K2)泥质粉砂岩,埋深大,沉积厚度大。湖相沉积稳定。 水文 拟建场地水塘分布较多,邻河沟较近,属于珠江三角洲网状水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