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杨苡译本的修辞解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呼啸山庄》杨苡译本的修辞解析.pdf

第33卷第2期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月 V01.33No.2 Social Mar.2014 of Normal and Journal University(HumanitiesScience) Changchun 《呼啸山庄》杨苡译本的修辞解析 陈丹霞 (闽江学院外语系,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呼啸山庄》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国内有众多的翻译 版本。本文通过肯尼思·伯克的修辞理论中的“象征手段”、“认同”、“辞屏”等来重新解读《呼啸山 庄》的杨苡译本,以提供一个更深层次理解杨苡之翻译行为、目的以及效果的角度。 [关键词】呼啸山庄》;翻译;象征手段;认同;辞屏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e)的作品《呼啸山庄》(WutheringHeights)奠定了她在 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此书叙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希刺克厉夫在收养他的家庭里遭受了嘲弄和 辱骂,经历了与庄园小姐凯瑟琳·恩萧爱情的失落和毁灭,长大后采取了一系列疯狂的报复行为:害死了心爱 的凯瑟琳,虐待成为他妻子的伊莎贝拉·林悖,夺取凯瑟琳哥哥辛德雷·恩萧的财产,折磨辛德雷的儿子哈里 顿·恩萧,甚至强迫埃德加·林悖的女儿凯蒂嫁给他病殃殃的儿子,最终自己也在孤寂和狂乱中死去。而哈 里顿·恩萧和凯蒂,终是化恨为爱,开始了他们的甜蜜生活。 《呼啸山庄》出版不久后曾遭到许多谴责和非议,时至今日某些主题仍存在着论争。但无需置疑的是,艾 米莉·勃朗特和她的《呼啸山庄》持续吸引着广大读者和学者的关注。国外对于艾米莉和《呼啸山庄》的研究 长盛不衰。西蒙·马斯登(SimonMarsden)将艾米莉置于十九世纪神学历史的框架内,指出《呼啸山庄》的叙 事包涵了圣经阐释学…。丹尼斯·布卢姆菲尔德(Dennis 死亡的隐喻引导和推动情节的发展从而使其读者了解其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心1。自文本引进中国后,《呼啸山 庄》在国内已有多种译本,梁实秋、杨苡、方平、宋兆霖等都以或偏重直译或偏重意译的方式翻译过该书。同 时,众多的学者采用哲学、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生态伦理、社会学、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作者、文本、读者进 行了深度解读,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如张福勇、李小敬通过解析《呼啸山庄》的情节、结构,对蕴含的时间 哲学进行了探讨口]。也有一些学者从译文、译者的角度着手进行研究,例如刘佳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及女 性话语在译本里的应用和体现进行了分析Ho;范立彬、王海云对几种译本进行比较,研究人称照应衔接手 段1;蔡明灯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译者对原文的操纵和改写M1。但即使存在涉及修辞方面的解析,也多是 停留在辞格或者风格的层面,缺乏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全面深化的阐述。本文希冀借助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解 释力的肯尼思·伯克(KennethBurke)的修辞理论来解析杨苡及其翻译的《呼啸山庄》文本,以期提供一个更 深层次理解杨苡翻译行为、目的以及效果的角度。 一、象征手段与认同 肯尼思·伯克在论述修辞的特征时,阐明修辞是“植根于语言本身的一个基要功能中”,“是作为一种诱 发天生对象征敏感的人类互相合作的象征手段的语言运用”J43。在同一书中,他明确指出,“只有当我们能 够讲另外一个人的话,在言辞、姿势、声调、语序、形象、态度、思想等方面做到和他并无二致,也就是说,只有当 我们认同于这个人的言谈方式时,我们才能说得动他。”【8o也可以这么说,劝说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受众对说者 的认同。这对翻译活动也是同样适用的。译本只有取得受众的认同,才可以影响受众,达到翻译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3—12—04 [作者简介】陈丹霞(1981一),女,福建福州人,闽江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从事修辞学、英美文学研究。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