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胡适:不要“让名词代理了思想”.doc
胡适:不要“让名词代理了思想”(回复:5/107)
作者:鱼情分析师 1楼
时间:2015-03-12 16:20
1933年12月13日,胡适致信北京大学的学生孙长元,说孙氏的文章有一个大毛病,此为时代病,即喜欢用许多不曾分析过的抽象名词,如“封建势力”、“国际帝国主义”、“民族资本”等;此外如“最后的原因”、“根本的解决”、“温情主义”等,亦属此类。他在信末说:“我们有一个妄想,就是要提倡一点清楚的思想。我们总觉得,名词只是思想上的一种工具,用名词稍不小心,就会让名词代理了思想。”
这一见解,早有渊源。1919年,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呼吁“少谈些主义”,原因之一即主义的抽象性,“主张成了主义,便由具体的计划,变成一个抽象的名词。‘主义’的弱点和危险就在这里。”胡适认定,“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那个具体的问题下手的”,主义则反其道而行之。
1935年,胡适撰文《今日思想界的一个大弊病》,以陶希圣的文章《为什么否认现在的中国》为例。陶文充满了“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等名词,令读者眼目迷眩。其中一句称道胡适“胡先生在过去与封建主义争斗的光荣”,胡适表示:“搜索我半生的历史,我就不知道我曾有过‘与封建主义争斗的光荣’。压根儿我就不知道这四十年的中国‘封建主义’是个什么样子。”对于“封建主义时期”、“商业资本主义时期”、“亚细亚生产方式时期”、“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等名词,胡适称之为“文字障”、“名词障”,都是思想的绝大障碍。最后胡适提出五点戒约,包括“切不可乱用一个意义不曾分析清楚的抽象名词”、“与其用抽象名词,宁可多举具体的事实”、“凡用一个意义有广狭的名词,不能随时变换它的涵义”等。
胡适的这个主张,用他自己的话讲,即不要“让名词代理了思想”;用我们的话讲,不妨总结为提防宏大概念、宏大叙事。不是不能用概念,只是概念务必清晰、准确,正如不是不能谈主义,只是主义必须针对问题,而非遮蔽问题。
现实之中,喜谈主义、滥用宏大概念的人,窃以为最大的毛病不是愚蠢,而是懒。胡适说,研究问题是极困难的事,高谈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懒惰的头脑,第一幻想一个包治百病的药方,主义往往宣称,能提供“根本解决”,正中其下怀;第二不愿去反思这些宏大概念的内涵,追索这些宏大概念的历史,如挂在国人嘴角的“封建社会”、“封建专制”等名词,便是被误用的典型,事实上,秦以后至清末,中国既不封建,甚至难言专制(如果以现代社会的专制程度为参照)。
平日读书,每见一文,为概念堆积、理论缠绕,不免惶惑。我总以为,所谓大道至简,大道理当用大白话说,才是通达的表现。倘若“让名词代理了思想”,说理只可能越说越糊涂,这甚至不能称之为说理。因为说理的目的,乃是“不受人惑”。由此我想起胡适的一段话,正适合抄在这些,作为结语:
从前禅宗和尚曾说:“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是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本文节选自羽戈先生 《胡适如何说理?》转引自:共识网
如何不当一个被人忽悠的傻叉?
受教于胡适先生,加上我自己的理解,有这么几条——
1,论事,尽可能要个依据。
2,论人,尽可能厚道。
3,论理,绕开大词儿走。
4,在步骤上,不求终极真理。
5,在情绪上,永远避免亢奋。
有了以上几条,就算被忽悠,改起来也快一些。
罗胖:
话说1936年的一月份,地质学家丁文江,因为煤气中毒去世,只有四十九岁,整个知识界为之震动!丁文江这个人:学问做得好,事情也做的好,但是有一点,就是把钱看得比较重!比如说:他与朋友们打麻将,一拿到好牌手心就会出汗,所以朋友们就取笑他,说:摸他手心就可以知道他的牌。丁文江去世之后,他的朋友也是牌友胡适就说:很多人嘲笑丁文江看重钱,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他留学回来之后要负担整个大家族子弟的求学经费,每年要花三千块钱,超过他收入的一半,但他从无怨言,也从不欠债。所以自然也就会把钱看得比较重!这个事给我两个提醒:第一、做人要学胡适,看人的角度要厚道!第二、用钱不能学丁文江,再穷也不能放在脸上,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厚道!
今天给你看一个关于厚道,胡适的一个观点!
丁文江简介:
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江苏泰兴人,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地质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独立品论》的创办人之一。
丁文江1887年出生于江苏泰兴一个书香世家,1902年秋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夏,由日本远渡重洋前往英国。1906年秋在剑桥大学学习。1907-1911年在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五章 弯曲应力.PPT
- 第五章、汤生放电理论与气体击穿.doc
- 第八章 伸展构造.ppt
- 第八章 液体.doc
- 第八章 组合变形.ppt
-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1.ppt
- 第六章 表面物理化学分选.doc
- 第六章 弯曲变形.ppt
- 第十一章 韧性剪切带.ppt
- 第十一章 能量法.ppt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