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谁是明中叶到晚清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大受益者
摘 要:明中叶到晚清是中西力量对比变化的转换期,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实现这个转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郑和下西洋和西方传教士来华布道的重大历史活动,理顺二者的不同动机,并结合这两大事件分析中西文化交流的双面影响。郑和下西洋源于中国强大的经济和文化的竞争力,在促进中外交流的同时,耗尽了家财;西方传教士来华活动则带来西方先进知识技术,推动中国社会近现代化,并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改造性传播中国的文化竞争力《万历野获编》第一卷
根据马欢《瀛涯胜览》记载:“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如果按照明代的计量标准,一尺相当于0.311米,因此,宝船长138米,宽56米,足以见得郑和的远航船队的规模空前庞大。郑和七下西洋,出使亚非30多个国家地区,每到一处,宣读皇帝诏书,向各国国王君主颁赐印绶、冠服、礼品,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炫耀了大明帝国的国威。
翻开郑和带给“四方海外诸番王及头目”的敕书:“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凡覆载之日,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处,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业,不至失所。今特遣郑和赍敕,普谕朕意:尔等袛顺天道,恪遵朕言,循礼安分,毋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若有黜诚来朝,皆锡皆赏。故此敕谕,悉使闻知。”这封敕书表达了天子为天下共主,无论远近和种族,天子一视同仁,并建立起和谐共存的天下之需。因此,明帝国推行“厚去薄来”,甚至对其他国家和种族没有任何索取。郑和下西洋的核心使命就是推行天朝礼制体系,表达明代中国在世界各国中具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与那些国家都建立和保持一种朝贡贸易关系。
郑和下西洋的盛事表现出了天朝上国对蛮夷的大度和包容。这说到底是因为中国经济和文化的竞争力强大。虽然郑和没有跟西方殖民者发生冲突,但是这种耗尽家财的远航,往往是引狼入室,让贪婪的殖民者看到了东方的富庶,并为他们开展掠夺甚至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历史证明,天朝上国以自大和无知的姿态应对残酷的殖民掠夺,注定是将被埋入坟墓。
二、西方传教士来华布道具有浓厚的侵略色彩
根据史料记载,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可追溯至唐代,“唐代景教是第一次,元代也里可温教是第二次,明代中叶,随着葡萄牙殖民势力的扩展,天主教在中国又重新取得了布道的机会”。明代中后期基督教天主教在中国传播。明代对外贸易增多,沿海的客商西班牙葡萄牙接触葡萄牙西班牙东印度群岛的部分地区,葡萄牙租占澳门,为基督教的传播开辟了基地直到代,的基督教主教都是经澳门、广州这几个方向来往中国。为自己国家利益传奉献精神,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
至晚清时期,列强打开中国国门,扩张在华势力,为来华传教士提供了一定的庇护,也不可避免地使传教士的活动染上了殖民侵略的色彩。一方面,许多传教士秉持着弘扬福音普世济民的宗教信仰为中国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一方面,部分传教士充当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先锋和军师,甚而直接参与了侵略活动,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掩盖的罪行。比如在传教过程中,强行推行基督教,与中国百姓发生冲突,阻碍了中国的发展由于他们是早期几乎唯一通晓中文的洋人,从事与语言有关的工作,如翻译、书记之类。外国政府对中国采取武力行动时,这些传教士会被派往战场,参与情报搜集和随军翻译。缔订条约的过程,传教士充任翻译。明中叶中西方文化交流并固定形式是不自觉的、偶发的,或因战争、或因宗教传播。传教士不仅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唯一途径,也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赴欧的中国人实在太少,是传教士才将中国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带到了欧洲。并在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中国热”。欧洲人为了证明基督教本土合理性,又努力对中国文化改造后再进行传播。正如外国学者所说“成功地把儒学以一种哲学姿态呈现在欧洲人面前,充分满足了17、18世纪欧洲人的文化需求”,在欧洲出现了强烈反响,欧洲大众逐步接受了“中国”这一概念,甚至出现了一些汉学家。但是,后来在西方兴起了人种学,欧洲人把黄种的中国人看做文明低下的人种。随着中国的继续衰落和被侵略掠夺,西方人就开始攻击,蔑视中国文化了。
中国对欧洲的影响巨大的是在文化艺术方面。其中,中国的瓷器对欧洲的影响最大,而中国的绘画则影响较小。文艺复兴之前中国的陶瓷工艺品主要通过伊斯兰国家传入欧洲,对西方艺术发展的影响是间接的。后来,由于中国与欧洲建立直接的贸易关系,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开始打开欧洲市场,受到了法、德、英国家上流社会的广泛赞誉。随着中国陶瓷、纺织品、家俱深人到欧洲人的生活,中国艺术对欧洲的审美情方面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再举一个例子。大约在1610年,第一批中国茶叶由荷兰人运到了欧洲大陆。此后中国的茶叶文化开始影响欧洲人的生活。在17世纪30年代,中国茶叶和饮茶习尚从荷兰传入了法、德、意、英等国。中国饮茶习尚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