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浩文谈中国当代文学在西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葛浩文谈中国当代文学在西方.doc

葛浩文谈中国当代文学在西方 n263310802.shtml2009年04月10日10:37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华 慧   封面葛浩文像:李媛 绘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虽然是西方最杰出的中英文学翻译家,但他长年居住在美国圣母大学所在的印第安纳州,很少来中国。据他自己介绍,有时候一年来一两次,有时候三四年都不来。这次到苏州,是为了出席企鹅中国举办的第二届中英文学翻译研讨班。   在企鹅中国总经理周海伦女士的协助下,《上海书评》顺利地约到了葛浩文。横跨太平洋的长途飞行和排得密密麻麻的日程使葛浩文感到疲惫,然而一谈起文学翻译,他却克服了刚吃过午餐的困倦,变得神采飞扬。   华 慧   在美国,愿意出版中国小说的出版社多吗?   葛浩文:这要看是商业出版社还是大学出版社,大学出版社还有一些,比方说哥伦比亚大学,他们有台湾系列,还有大陆系列,他们一直都在出。大学出版社有个缺点,就是不管怎么好,其作品的销路总是会受到影响,因为没什么钱做广告等等,各方面都受到一点影响。   但是有些好作品,商业出版社不愿意要的话,给大学出版社,毕竟也算是出版了。另外,商业出版社出的书,如果两个星期卖不出去,就会把书收回来了,不卖了。大学出版社不会那样子的,它会持续地销售,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念大学、中学的学生需要,所以他们一直放在那,一年就卖个两三百本、三五百本,也就可以了。商业出版社绝对不会长久地卖销量很小的作品。   目前美国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每年大概出版三五本的样子。可是呢,现在卖得如何我不大知道的,但是一定不会很畅销,绝对不会的。   像莫言的《生死疲劳》卖得好吗?   葛浩文:要是能够卖一千、两千本算是好的。   《纽约时报》出那么大的书评做宣传都没有用?   葛浩文:没有用的。那个出版社的老板一两个月前过世了,唉,太可惜了。他说,Howard,《纽约时报》的书评我看了很高兴,但是没有发生什么作用,卖得也不多。也许因为那本书是精装的,卖三十块美元一本,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书本身太厚,美国读者喜欢短的,越短越好。如果像那个《青衣》,一百多页,只要不太贵的话,会有人买,因为是短篇。你看,标准就是这样的,我那些同胞多蠢哪,哈哈.   看来中国小说在美国很难流行起来。   葛浩文:不过情况一日好过一日,今年出的比去年的多,明年出的一定会比今年多,就这样子。因为中国本身也越来越重要。至于现在的情况,呃,我不是太乐观,但也不能算十分悲观。今后只要中国作家写出新一批好的作品,按我的理解,应该会有更多的读者。   更重要的就是这个课程,就是苏州这个文学翻译培训班。因为现在的翻译比较少嘛,要培养年轻的翻译。现在专门翻译中文作品的,在美国和英国也许只有Julia(指英国翻译家Julia Lovell,中文名蓝诗玲)跟我两个人。别人也翻,但数量不多,就是偶尔一本。   你要是在大学工作,出翻译作品对你评职称什么的没有用,绝对没有用。可是这次来的这些年轻人,他们不打算在大学教书,只想做个翻译。当然翻译报酬低,钱来得少,他们另外必须找别的工作,但是没有评职称的顾虑了。   他们有十几、二十个人,如果有两三个愿意站出来,下点功夫翻译东西,那确实是好事情。因为不能老是我糟老头子在做,光有我和Julia的翻译也不好。Julia目前翻了有四五本吧,不过现在呢,家里有小孩了,她自己也在大学教书,所以要放弃两年,很可惜。不过她不得不那样做,因为这碗饭不好吃。   普通的美国读者比较喜欢哪一类中国小说?   葛浩文:所谓的知识分子小说他们不怎么喜欢。他们喜欢的有两三种吧,一种是sex(性爱)多一点。第二种是politics(政治)多一点,他们很喜欢的。其他像很深刻地描写内心的作品,就比较难卖得动,可能美国人就是怕看那个,呵呵,不知道了。   中国有没有很发达的科技小说?要是有的话,会有人买。另外一种就是侦探小说。有一个作家,忘了什么名字了,他已经出了两三本有关北京的侦探小说,写警察破案,抓凶手之类的,我忘记名字了。作者可能住海外,写的背景是北京……(是裘小龙吗?)对对,裘小龙,他的东西据说卖得不坏。   像莫言的小说,一直都卖不出去,除了《红高粱》以外,一直卖不出去。像李锐,写了好多小说,只翻译过一本,《银城故事》。先出了精装本,后来要求出平装,出版社说精装卖得不够多,所以不出平装了。苏童的东西也不太好卖,余华的《兄弟》可能好一些,但是我也怀疑。他那部作品是轰动了,大家都说,哎呀,《兄弟》在国内卖得很火,海外也得到好评,可是会有人买吗?我有点怀疑。   《兄弟》在法国得了个奖。   葛浩文:奖不能translate into money(变为钞票),

文档评论(0)

wgv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