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哲学精神.doc
西方哲学精神
何兆武
总序
子曰:“君子不器。”
每一位不甘论为工具的青年,都应该打开狭小的专业“囚笼”,究天人之际,探心灵宇宙,悟时代真理,会文理一身,使自己成为行走于天地之间大写的人。
走进清华和准备走进清华的青年、在这所历史悠久的名校里,除了要掌握服务社会、实现自我的一技之长外,还应该返回孔子、返回柏拉图,从几千年的文化经典中寻找自己安身立命的精神支点,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社会里,真正地做到经世济民、兴业安邦。清华大学于1997年正式颁布了《清华大学学生应读书目》(人文部分),陆续开设了200余门人文与社会科学课,要求每位理工科的学生至少修习四分之一的文科课程。如今,攻读人文经典,同古今中外的大师交流对话,已经在清华校园里蔚然成风。
强化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变革,它势必提升清华的世界地位,影响中国的未来。
今日之清华,不仅是“理工重镇”,而且是“人文日新”。校内外名师学者,在这里设坛授课,论究学理。本套丛书从中遴选精品公诸于世,希望有更多的青年获益并使这套丛书在公众的批评下日臻完善。
张岂之 徐葆耕
2002年2月2日于清华园
前言
这本小书原是去年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本科同学所做的一次讲课。要想在课堂上的一节课中,就把西为哲学向非专业的同学做出一份简明而概括的介绍,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出于这种考虑,我就有意把有关哲学本身的问题压缩得很少,乃至太少;而相形之下又把一般的历史背景谈得较多,乃至太多一些。
按照有关方面的安排,讲课内容应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印行成书,以供同学们参考;而出版社方面则要求每册应达到一定篇幅,否则难以成书。但本课程仅有三讲,写成文字不过七、八万左右,一是又附以有关的几篇文字藉供参考并充实篇幅。原来是设想选录下列各书的若干文字,供同学们阅读,但由于版权原因,无法印出。现仍将目录开列如下,同学们可就自己的兴趣选读若干章节。书目如下: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工具篇》
达?芬奇:《笔记》
弗?培根:《论文》
笛卡尔:《方法论》
六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休谟:《人性论》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本书是由陈晶、陈颖牡、陈倩同学根据录音整理的、山彭刚同志修订成为目前形式;中文系赵丽明教授安排了全部课程。谨此致谢。
何兆武
2002年3月12日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西方哲学概述
第二讲 西方古代哲学
第三讲 中世纪和近代的西方哲学
附录1 思想与历史(上)
附录2 思想与历吏(下)
附录3 传统思维与近代科学
附录4 本土和域外——读李约瑟《中国科学思想史》
附录5 自然权利的观念与文化传统
第一讲 西方哲学概述
这门课讲三次,实际上是概述的性质,并不是一门整课,因为一门课要讲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现在我们只讲三讲。我考虑这三讲应该怎么讲,恐怕只能等于是一个概述的性质。特别是我希望和大家能够有一个交流,所以一次两个小时,一个半小时我讲,半个小时大家提问题,免得像是灌输一样。如果灌输就意思不大了,教科书上都有,没有必要老师在这里灌输,最好是有一个交流。我想把这个课分成三讲,今天的第一讲序论,就是一个概述,或者说是一个前言,是一个引子,或者说是中国旧小说里的“楔子”。第二讲讲传统哲学、传统的西方哲学精神。第三讲是近代西方哲学精神。近代和传统之间应该划分为两个时期,为什么这样划分,我们下一讲再讲。今天就只谈西方哲学精神的绪论口本来这个课的名字不是我安排的,我假定同学们都没有止式上过西方哲学这门课,所以我从头来讲。至于“精神”这两个字却不是我加的,是安排课程的人加的,大概觉得加这两个字更好一点,其实讲的内容就是对于西方哲学的一个简单的介绍。今天讲的是绪论,讲一下西方哲学大概都是一些什么内容,再着重介绍一些参考书。
中国古代没有“哲学”这个同,我们中国古代叫做“道学”,有的叫做“理学”,也有的叫做“玄学”。“道学”就是讲“道”,实际上也是讲“哲学”,但是中国古代叫做“道学”。后来有的叫做“理学”。“理学”就是“道学”。在魏晋的时候,大家讲“玄”,所以也叫“玄学”。我们到近代才用“哲学”这个词。这个词是从西方来的、源于希腊文的philosophy,philo是爱,sophia是智慧,所philosophy这个词从词义上来说就是“爱智”。在明朝末年的时候,这个词最早从西文翻译成中文,那个时候天主教的传教士把这门学问叫做“爱智学”或者“爱知学”。智就是知,智慧也要有知识,没有知识就不会有智慧。
大家知道,我们对于西方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清朝末年从日本转手而来的。19世纪60年代,日本经过了明治维新的阶段。日本原来和中国一样,也是一个闭关锁国、落后的国家,后来当西方的势力打进来之后,日本进行了变法维新,采取一种新的制度。所谓新的制度,简单地说就是学习西方,或者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