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福建卷(含答案word).docVIP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福建卷(含答案word).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绝密★启封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语 文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荀子《劝学》)()往来无白丁()(3)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5)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锦瑟》(6)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二)文言文阅言(15分)阅读下文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张祖传[明]张岳。(摘编自《小山类稿》)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的一项是(3分)A.绳吏之法尤峻绳捆绑。B.即以其事属之摇属交付。 C.无逾祖矣逾超过。D.不可胜计胜尽。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祖尽于职尽责的一组是(分)闽中法令严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昼夜栉理而错画之为治当责实效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A.B.C.D.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的一项是(3分)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B.建文年间张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张非常赏识他,认为他办事老成,笃守法令。C.吏部尚书张自杀后,属吏中只有张祖敢出面料理丧事,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D.张祖任安吉县丞九年,因政绩卓著,考核获得最高等级,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3分)(2)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分)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分)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选自《太平乐府》)。(1)()()A.,....(1)()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论语·里仁》) ②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②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 [注]①不处:不享有。②一介:一点点小东西。 (1)()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阅历与读书 赵迎辉 ①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正如歌德所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④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历。并不是说只要经历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而阅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⑤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废。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既潜心书本,又深入生活,并用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摘编自《学习时报》2013年10月2810.下列对文章中“阅历”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它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人和事增多,阅历自然而然地就会丰富。 B.随着经历增多,经验和教训也增多,对事物的见解逐渐深入,阅历就会越来越丰富。 C.阅历不等于经历,经历是一种经过,所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它只是阅历的基础。 D.在感性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理性思考,这才形成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阅历。 1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阅历与读书的关系。(3分) 答

文档评论(0)

j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