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与《人论》之于民族教育启示及比较.pdf

《原道》与《人论》之于民族教育启示及比较.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道》与《人论》之于民族教育启示及比较.pdf

教育文化论坛2014年6期 《原道》与《人论》之于民族教育启示及比较 田夏彪 (大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摘要: 《原道》篇中“文”之道的三层含义揭示了民族文化的整体性和结构性。《人论》中“人是符号的动物”之思 想诠释了民族文化符号多样性的事实。通过二者对“文化”阐述的比较发现,《原道》的“文”之道更能全面和深刻阐 释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文化发展应有的价值观。 关键词:《原道》《人论》;民族教育;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4)06一0023—04 21世纪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蔓延,世界变成一 《原道》篇和卡西尔的《人论》著作中的思想内涵具 个地球村,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日益呈现出“一体 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化”态势。在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正面 临着“一体化”的冲击而丧失民族传统文化的危险。 一、民族教育的文化之“道 鉴此,我国教育领域不少研究者提倡“多元文化教 育”的理念和实践主张,以求能够积极促进民族文 教育活动产生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并成为 化的传承与发展。 人类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教育实践受到了人类社 然而,“多元文化教育”毕竟是舶来之品,是西 会活动形成的文化环境的制约。何谓文化?爱德华 方国家在处理各民族文化的“平等权”基础上产生。 ·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 可在中国,各少数民族和汉民族之间在各种权利方 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 面是平等一致的,不存在西方的文化种族主义歧视, 具有的一切能力和习惯。…克罗伯和克拉克洪指 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之整体。另外, 出,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 多元文化教育常常指向不同民族“文化元”之间的 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和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 相互共存,“文化元”背后隐含着不同主体集团的 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 “独立性”,如“国家集团与少数民族集团”、“不同少 样。旧1从学者给出的文化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教 数民族集团”、“同一地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集团” 育自身就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教育融于人类社会生 之间的“权力”争夺色彩。这与我国各民族成员共 活之中并逐渐发展,它指向于文化内容的各个方面, 为国家主人的情况是不相符合的。因此,多元文化 通过教育活动过程而传承文化;文化内容的各个方 教育理论仅能作为一种借鉴,而非照搬。那么,如何 面则规引着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活动实践须符合人 认识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呢?我国少数民族教育 类文化的属性和发展方向。 的特征是什么?该问题的回答,我们认为刘勰的 可以说,文化与教育之间是一种相互共生的关 收稿日期:2014—09一17 院博士科研启动费项目“文化认同与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价值构建研究(项目编号:KYBs201105)”;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一般项目“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教育交往的文化认同功能及其当代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012K143)” 作者简介:田夏彪(1978一)男,白族,云南鹤庆人,教育学博士,大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教育、农村教育。 万方数据 教育文化论坛 2叭4年第6期 JiaoYuwenHuaLunTan 系。的确,在人类形成了各种文化以后,作为传承文 “人类的文化创造,是意显现为象,象著明为言的过 化的教育活动就具有了某种特定文化的基因,因为 程。……无论是‘人类’还是‘个人’,他们的创造历 教育是在特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