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CPS文艺研究]从绘画到影像数码时代的三个片段.pdf

[CPS文艺研究]从绘画到影像数码时代的三个片段.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PS文艺研究]从绘画到影像数码时代的三个片段

文艺研究2009 年第6 期 从绘画到影像 ———数码时代的三个片段 邵亦杨 近三十年来,影像对艺术创作和人们的视觉观看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选取当代艺术从绘画到影像这一发展 趋势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三位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比尔·维奥拉、马修·巴尼,用视觉文化的研究方法,从历史和记 忆、时间的持续性、对未来的幻想等不同角度对他们的主要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探讨当代影像艺术的独特价值,其 与传统艺术文化、与全球化政治经济、与通俗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和在未来人类精 神建构中的作用。从绘画到影像,科技真的能够改变艺术吗?本文的结论是无论当代艺术如何变化莫测,艺术中感人 至深的力量依然来自于人性。 一、关于记忆 1. 模糊的影像与真实的现实———里希特和他的相片画 德国艺术家里希特(Gerhard R ichter)在当代艺术界享有巨大声誉。当20世纪70年代观念 艺术大行其道、绘画濒临死亡时,他为绘画指出了新的出路。 相片和相片画是里希特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利用相片做画并不新鲜,历史上许许多多的 艺术家都曾借助相片作为创作的辅助工具,尤其是肖像画家。对于很多人而言,相片是记忆的 储存器;而对于里希特来说,相片本身就是现实。他所选的相片内容不全是他的个人经验,有 的是集体经验。里希特自1961年就开始收集“二战”以来的老照片,这些照片有报纸和杂志上 刊登的,也有他自己拍摄的,其中有历史人物,也有普通人的肖像,甚至还有一些色情图片。里 希特把它们称为《地图集》(Atlas)。这些相片本身就成了里希特艺术作品中的一部分,和他的 相片画一起在世界各地展出。从这些相片中你可以看到里希特所看到的现实世界。在《理想 国》中,柏拉图曾经转述过苏格拉底的箴言:这个世界本是一个牢笼,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只不 96 从绘画到影像———数码时代的三个片段 过是在墙上留下的影子,只有借助于哲学的思考,我们才可能触及到那个真 实的现实。从里希特的相片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真实世界的影子,还有现 实生活本身,那是人类真实的生存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里希特这一代德国艺术家至少面临两个重要现实 课题:其一,他们需要与现代主义艺术再次建立联系;其二,他们不得不面对 冷战开始后国家在政治上的分裂,以及大战留在整个德意志民族心理上的永 久伤痕。里希特1932年出生于德国,在东德的德累斯顿美术学院完成了传统 的写实艺术训练。但是,当他在1959年第2届卡塞尔文件展上第一次接触到纽 约抽象表现主义作品时,就产生了要与这种当时最前卫、最现代的艺术语言 里希特 地图集 报纸与照 对话的冲动。1961年,在柏林墙即将被建起之前,里希特逃往西德,这种行动证实了他对抽象 片簿 1962年 画的崇尚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选择,而且代表了一种精神的追求,所对应的是美国抽象表 ① 现主义和欧洲反形式(Informel)抽象艺术所代表的反独裁的、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 。 里希特的作品有抽象的,也有具象的。他游离于抽象和具象之间,从没有在任何一种形式 上固定下来。但是无论是他的抽象艺术还是具象作品,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疏离感。这种疏 离的感觉既存在于艺术家和他的作品之间,也存在于作品和现实世界之间,它让你觉得画面 上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艺术家所表达的东西。穿过作品的表面,你可以感觉到艺术家冷 静的目光。 2. 欧洲的安迪·沃霍 1963年时,里希特就开始画那些既模糊又精准的相片画。他的《厨房的椅子》(1965年)、 《

文档评论(0)

wanni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