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精神家园中西方的传统差异与价值评价.pdfVIP

精神家园中西方的传统差异与价值评价.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神家园中西方的传统差异与价值评价

精神家园:中西方的传统差异与价值评价 王小迅 精神家园是一个社会精神心理的核心问题。从文化传统看,中西方的精神家园存在着巨 大差异,其差异根源于各自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中国地处东亚大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极 不便利,而内部回旋余地又相当广阔,衣耕型的自然经济和宗法人伦秩序造成一种封闭自足 的社会类型。西方文化的源头在古希腊。古希腊内部环境狭小,不足以自足,可地处地中海, 有航海的便利,可向海外拓展,和古埃及等地中海沿岸国家发展贸易,航海贸易型的商业经 济和雅典式城邦制度造成自由而开放的社会类型。一个源于古典的农耕宗法社会,另一个源 于古典的商业民主社会,精神家园的建构与社会生活的类型有着内在的历史联系。 然而,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中西方传统的精神家园都发生了意义解构的深刻变化。 尤其自20 世纪以来,中西方的精神传统已不敷应对世事变迁,处在难以自救的困境中。今天, 我们又一次面对重建精神家园的历史重负。如何深入人类精神的层面,对中西方传统的精神 家园作出事实的判断和价值的评价,对于思考当代、面向未来,应当具有不容忽视的认识价 值。 一、精神家园存在的外显与内隐 价值整合能力是建构美好事物的精神心理根源。“精神家园生成于这样一种建构和期待的 动机活动中:人们在对社会生活的总体状况及其自身处境已有所把握和评估的基础上,将自 己的情感和意愿投射到现实中去,在观念上对其生活场景作出合乎其意愿的总体安排,这种 安排特别适合人们生活,使人们在其中感到称心如意。精神家园就是这种合意愿安排的稳定 成型的心理模式。精神家园以完整的价值形态表达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是人的主观能动的 产物。但现实与人们的主观意愿不可能完全符合,总是有着或大或小的偏离。精神家园正因 为是理想化的,才成为人们的精神支往,才成为人们评判和改造现实的主观标准。它体现了 人类的智慧和美好意愿。”(王小迅,1997)。 但在人们的印象中,宗教倾向使西方人重视精神生活,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精神追求当 在情理之中;而中国人缺乏宗教倾向,不大重视精神生活,说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与 精神追求,似乎不大合乎情理,至少在普通民众中情况是如此。这种认识无疑忽视了精神家 园存在的民族必然性。认为精神家园的存在与否取决于对它是否有自觉意识(精神生活或宗 教生活),是只看到表面现象而看不到生活的真实本质。 弗洛伊德是20 世纪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他的基本发现是在人的“无意识”方面。依据 他的发现,人类的精神存在总有未被意识到的部分,而人类的行为未必不受其无意识方面的 支配。个人如此,集体、民族、社会也如此。依据他的发现,精神家园的存在不一定进入人 们的自觉意识或精神生活中,而仍能发挥巨大的精神心理和社会历史作用,这种情况尤其适 合于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传统。 对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的考察,不能依据表面的行为现象,也不能依据他人或本人对自 己的看法,而要从生活的真实本质出发。什么是生活的真实本质?它就是:归根到底,现实 问题决定精神问题的源起和性质。精神(理想)问题本质上是现实问题,现实问题解决了, 精神(理想)问题也就解决了。现实问题解决不了,精神(理想)问题必然产生出来。这不 依人们是否具有神家园的自觉意识为转移。假如中国人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肯定是现实问 题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然而,这恰是一个虚假的命题。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处境并不比西 方人更优越。依杨适先生的见解,西文文化是“异化的自由文化”,中国文化是“异化的人伦 文化”,都处在未能真正自由、未能真正解放的状态中。(1991)只要人类没有真正进入自由、 解放的理想境界,它接受的现实必然是一种妥协的现实。无论是认同现实的合理性还是企图 超越这种现实,都是以承认现实世界的某种缺陷和不尽人意为前提的。为了生活得真正象 “人”,人们不能不对自己的生存状况予以价值整合,进入建构理想事物的过程。现实须有理 想的关照,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有所期盼,现实生活才具有了意义。事实上,我们民族虽然 缺乏宗教传统,不长于精神生活,但同样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因此,问题仅仅在于,中国人 的精神家园与西方人的存在方式不同。 传统西方人的明确的“家园意识”为传统中国人所缺乏,中西方在精神心理传统上何以 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西方人之所以具有明确的“家园意识”,在于他们的精神家园是以对象化的形式存在。精 神家园因对象化而外显直露。表现为:西方人的精神家园正是宗教信仰的对象,具有鲜明的 直观形象,它就是“天国”,西方人想往的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