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S世界文学]叙事文本的间离陌生化与生活化之间析洛特曼对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研究.pdfVIP

[CPS世界文学]叙事文本的间离陌生化与生活化之间析洛特曼对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PS世界文学]叙事文本的间离陌生化与生活化之间析洛特曼对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研究

叙事文本的“间离”:陌生化与生活化之间 叙事文本的“间离”:陌生化与生活化之间 ———析洛特曼对《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研究 张  杰 康 澄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 ,文艺理论与批评界已习惯于把文学创作看成是生活的文本化。然 而 ,20 世纪前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尤利·米哈依洛维奇·洛特曼则在分析普希金的诗体小说 《叶甫盖尼·奥涅金》时, 明确提出文学创作不仅不是生活的文本化 ,而恰恰是文本的生活化。 洛特曼运用了布莱希特提出的叙事剧的“间离效果”,具体揭示了文本生活化的实现过程。 洛特曼的研究为我们重新认识和解读文学文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尤利·米哈依洛维奇·洛特曼  《叶甫盖尼·奥涅金》 间离效果 外国文学批评与欣赏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矛盾现象 :文学理论界和批评界谈论较多的 文学作品往往读者面很窄 ,读者很难读懂 ,而读者面很宽的作品 ,文学批评界又不屑于过多 地谈论。 ( ) 20 世纪前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和符号学家尤利·米哈依洛维奇·洛特曼 1922 —1993 在具体分析 19 世纪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时 , 曾非常准确地揭 示了普希金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既能够达到创作文本的“陌生化”,又可以给读者以简单而 朴实的阅读感觉。洛特曼指出 ,普希金正确地处理了文学文本结构的复杂性与广大读者阅 读效果之间的矛盾 ,不再把作品结构的“文学性”与读者从该文本中获取的“生活感”对立起 来 ,而是强调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我们看来 ,普希金创作的这一特点 ,非常类似于 20 世纪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提 出的叙事剧的“间离效果”。洛特曼把叙事剧的“间离”方法 ,成功地运用到对小说的叙事文 本的分析之中 ,这仿佛是在文学文本与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为我们重新审视文学创作 与文学接受、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之间的关系 ,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一、“文学性”与“陌生化”:从生活的文本化走向文本的生活化 “文学性”与“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两个概念,早已为文学理论界普遍运用。 “陌生化”是达到“文学性”的必要过程,而“文学性”又是“陌生化”的必然结果。然而 ,无论是 “陌生化”还是“文学性”,其基础都是把文学创作视为一种“生活的文本化”。因为文学“陌生 化”的前提是语言“陌生化”,而“文学性”也只是存在于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之中。 张杰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俄国文学与 西方美学理论的研究 ; 康澄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 ,主 要从事俄国文学与美学理论研究。 ·58 · 外国文学研究                          2003 年第 6 期 其实 ,无论是以现实主义为代表的传统文学创作 ,还是以现代主义为代表的反传统文学 创作 ,他们的基点都是把文学视为对社会生活的语言文本化 ,文学也就是语言文本反映社会 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不同的是 ,前者尽可能通过语言文本来真实地呈现社会生活 ,减少语 言自身在读者与生活之间形成的障碍 ,让读者能够更多获得感受生活的真实感 ;后者则恰恰 相反 ,千方百计在读者与生活之间设置障碍 ,力图通过“陌生化”过程 ,让读者感受到文学语 言自身的存在 , 以此来延长读者的审美欣赏过程 ,达到增强作品“文学性”的目的。 我们认为 ,文学创作既不是在把社会生活文本化 ,也不是在进行语言文字的游戏 ,而更 主要的是在把语言文本转化成另外一些具有认识功能和欣赏价值的艺术产品。因此 ,如果 我们还坚持认为作品的“文学性”取决于“生活的文本化”或者单纯的语言文本式转换 ,肯定 会产生对“文学性”的误解 :似乎越远离生活 ,越文本化 ,文学创作的“文学性”就越强 。 洛特曼深受西方语言符号学的影响 ,认为文学创作的基础是语言文本 ,但是他没有走向 纯粹的语言文本的研究 ,而是把语言文本看成是一种语言现实 ,一种生活本身 。洛特曼在分 析诗体小说《叶甫盖尼 ·奥涅金》时明确指出 ,普希金的创

文档评论(0)

wanni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