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选择题建模技巧课件.pptVIP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选择题建模技巧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选择题建模技巧课件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目的植株 B.将乙种植物的耐盐碱基因导入到甲种植物的卵细胞中,然后进行离体培养 C.两种植物有性杂交获得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获得目的植株 D.诱导两种植物的花粉融合,并直接培育成幼苗 解析:选A。本题中的C选项最具干扰性。 甲、乙植物属于两个物种,这是必须要挖掘出来的隐含条件,它是排除C选项的突破口。 由于生殖隔离的原因,两种植物很难通过有性杂交获得F1,故C选项错误。 由于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因此B选项中的“卵细胞”→离体培养,只能获得单倍体植株,不合题意。D选项中由“花粉融合”后直接培育成幼苗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后代仍不可育,也不合题意。 知能优化训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 * (2)语句带“一定”的说法 ①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 ③种群的基因频率一旦改变了,该种群就一定进化了。 ④能够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能够合成酶的细胞不一定能合成激素。 (3)语句带“大多数”的说法 ①抗原进入机体后,除少数可以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外,大多数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大多数可以用能量金字塔的形式表现(少数除外,如一棵树发生数量多的虫灾)。 ③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这几个阶段。 (4)语句带“都”的说法 ①一切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②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的细胞,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的潜能。 跟踪训练 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②自然选择使基因发生定向变异 ③某基因的频率即该基因在种群个体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④每一个基因都包含特定的碱基序列,具有特异性 ⑤人体内的肝脏细胞和成熟红细胞所含的基因相同 A.①②④ B.②③⑤ C.只有③ D.只有④ 解析:选D。真核细胞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及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人体内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不含遗传物质。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往往成为决定解题成败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学科中的潜规则常以隐含条件的方式隐身于题干背景之下,解题时要善于挖掘,比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正面知识一致; 找出隐含条件,完善题干信息 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的指的就是“正常”等,这些都是隐藏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条件,把题干补充完整。 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  )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雌性激素 例3 【分析】 本题的隐含条件是“蛙脑垂体提取液中已经不存在完整的脑垂体细胞”。 【答案】 D 跟踪训练 甲培养基中含有15N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乙培养基中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别用这两种培养基培养正在发育的人体细胞,你认为正在发育的细胞对这两种物质的吸收量(  ) A.甲乙 B.乙甲 C.甲=乙 D.无法确定 解析:选A。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只要是活细胞,就必然存在基因的转录与翻译,故需要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量较多。但只有分裂的细胞才存在DNA的复制,故需要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量较少,即正在发育的人体细胞分裂到一定程度时,会停止分裂,而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即使在细胞分裂停止后也可继续进行。 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息,它们会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命题者可以将干扰放在题干中,也可以放在某一个选项中,其目的就是考查考生的基本功是否过硬。正像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中强调的“干扰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 排除无关信息干扰,找准命题意图 错得太明显”“应该增大正确项的隐蔽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故考生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解题过程中只有认真分析题干,才能排除干扰,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找出正确答案。 (2011年潍坊市二模)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