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活小常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澳洲生活小常识

澳洲生活小常识分享  这次去澳洲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其中不乏一些很有用的小常识,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1.所有的1楼都叫Ground Floor,电梯上如果要去1楼,就按G,而不是1。所有标地址的地方,表示楼层时都用:level**,用level表示楼层的意思,而不是像在其他国家一样,用floor**表示楼层。在一些大点的场地一般会标有楼层示意图,上面会用以下的缩写表示所在楼层,如:LG=Lower Level 一般为地下一层;G=一层;Level 1=2楼;Level 2=3楼,以此类推。这和美国及国内的用法均不同,需要注意下,否则刚到澳洲的同学经常会与找错楼层的事情出现。   2.在澳洲,洗手间统称:“toilet”,而不像在英美,较多使用:wash room啊,rest room啊,lady’s room啊等较为含蓄的词语表达。澳洲英语有些英式英语的口音,又有改良,有一种独特的澳洲口音,在某些单词的发音上有较长的尾音,但是基本还是和英式英语更相近,和美语差别较大。Thanks God我的母语不是英语,所以每到一个新地方,我可以马上入乡随俗,变成当地口音,来这里没两天,由于说话太多,我的口音也跟着周围人变成了“澳洲腔”,这一下不要紧,在悉尼大学,几个新生跑来问我某图书馆怎么走,我只好坦白自己也是new comer(初来者),几个姑娘笑着说找错人了,跑去找别人打听了。   3.澳洲人说再见时不太常说:Good bye或者 bye bye,而是常说See you,或See ya。请别人帮忙之后道谢,澳洲人不像美国或英国人,常说:you are welcome,而是常常说:no worries,也有不客气的意思。其实是各个国家在一些常用语使用方面的差异,说到这里,倒想插一句题外话,我在悉尼歌剧院前坐轮渡时,对面有一个老太太,一个人拿着相机拍照,我就主动问她需不需要我帮忙,她马上表示感谢,拍完后,和她聊起来,她问我是哪里来的,我说:China, Beijing,于是老太太一路说起来,她是德国人,女儿女婿移民到这里快十年了,她来短期住一段时间,早上送孙子去了幼儿园,她自己没事干,就出来自己逛逛。说到中国的时候,我问她去没去过中国,她说没有,还表达了对中国的很复杂的一种感情(老太太英语不是非常好,表情显示她对中国可能还处在很初步的了解中,估计老太太一听中国,脑子里闪现的还是什么文革了,共产党了,社会主义什么的词语),说不敢去。我于是马上义不容辞的又充当起“文化大使”的责任,什么千年文化了(故宫),传统美德了(世界各知名大学建立的孔子学院),现代城市了等等,加上给她拍的照片她很满意,我还把自己修过摄影课程的“历史”抖搂出来,说的老太太非常高兴。并一再表示,她今天遇到我,从我身上感受到中国现在的变化,因此让她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印象,她一定会找时间到中国旅游。半小时的谈话很快要结束了,快下船时,老太太掏出一个记事本,请我把我所在的城市名字给她写到本子上,我写了:Beijing,看她没反应,又写了:Peking(这是英文中对老北京的英文,如广东,在很多英语单词中都常使用:Canton而不是拼音:Guangdong),这下子,老太太忽然恍然大悟,大声说:“哦,原来你是从北京来啊,我还一直想我怎么没听说过你讲的那个大城市Beijing啊!”。嗨,看看,还好我多解释了一句,否则半天的文化大使白做了,估计老太太回去会和女儿女婿说,在轮渡上遇到一个中国某个大城市来的女士,给她拍了照等等。近几年我每次出国,说起Beijing来,大多数人会马上附和说一些他们对北京的认识,虽然认识有深有浅,但是通常都是知道北京的,加上奥运会期间,所有的宣传出现的都是Beijing这个单词,所以我自认Beijing的认知度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普及了。但实际是还是有一些老外,如那天碰上的这个德国老太太(可能这个老太太年级较长,也可能来自德国,相对来讲欧洲的单一民族国家,对于外来文化的认知,还是不如移民国家这样开放),就对Beijing这个称呼毫无概念,我也因此学了一课,对提到北京没有反应的老外,一定要补充一个:I am from Peking,,China,这样比较保险些!   4.城市交通:我这次走过的3个城市:阿德莱德、墨尔本、悉尼,都有着不错的公共交通,覆盖面积上3个城市依次递增,到了悉尼基本上由各种交通工具组成了立体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先说说Tram(有轨电车)吧。刚到阿德莱德时,看到马路中间跑着tram,还以为是观光使用的(我记得国内现在应该只有大连和哈尔滨还保留着1-2条有轨电车线路,也基本上是观光用,实际的运载交通的功能已经基本没有了),后来大家介绍说阿德莱德只有一条tram线路,叫环城列车(City Loop),在市中心地区是免费的,出了市中心区域才需要

文档评论(0)

6358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