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目》编纂考.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四库全书目》编纂考

中文摘要 《四库全书总目》阐明学术,考镜源流。它不仅是中国古代书目编纂的里程碑,而且是 中国18世纪以前最为重要的学术文化史。目前国内外对于《总目》编纂的研究非常薄弱, 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总目》的作者问题不解决,其思想归属问题也无从谈起。首 先,本课题是四库学研究的基础课题,对于了解《总目》的作者及思想归属有重要意义。其 次,本课题是清代思想史、文化史、政治史研究的相关课题,对于研究乾隆王朝以及18世 纪的思想史、文化史、政治史无不具有重要价值。最后,本课题是清代学术史研究的重要课 题。 本课题尽可能“竭泽而渔”地占有材料,梳理《总目》的编纂背景资料,为历史上争论 已久的《总目》的作者归属问题作最终解决,并对一系列相关问题提出一孔之见。 一、关于‘总目》编纂过程 分纂草创——总纂润色——总裁讨论——皇上钦定,环环楣扣,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可 或缺的,强调其中的一个而忽视其它环节的存在都有悖于历史真实。分纂官在纂写提要过程 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抄序目、签禁毁、撮大要、拟等次。总纂官在《总目》 编纂过程中无疑起了很大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主持《总目》分类、主纂总叙、 类序、主纂案语、安排排列顺序、修改提要稿、主持《总目》校勘工作。总裁官与《总目》 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凡例问题、褒贬问题、标准问题和分类问题。清高宗之作用大致可归 纳为以下三点:定分类,定大例:定是非,决疑似:定去取,定存毁。一官以蔽之,《总目》 之大纲出自钦定,绝非他人越俎代庖。清高宗在《四库全书》与《总目》的编纂过程中自始 至终发挥着主控作用。正是通过修“四库”这一宏大工程来统制思想、学术与文化。 二、关于‘总目》作者问题 这是长期聚讼的焦点问题,大约有三种代表性意见:一日馆臣集体之意志.主此说者有 李慈铭、胡玉缙、来新夏、沈律等人;二日纪昀“一人之私见”,主此说者有朱琏、阮元、 江藩、顾颉刚、黄云眉、周积明、杨晋龙、张宏生、李瑞昌、贺治起等人;三日清高宗“钦 定”,昌彼得、吴哲夫等人旨主此说。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也都有其局限。馆臣们固然 有革创之功。但据所存部分草稿看来,离《总目》定稿还有很大差距,与《总目》主旋律不 和谐者已被删除。《总目》只反映了馆臣共相的一面,而未能反映其殊相。纪昀虽然在《总 目》编纂过程发挥了关键作用,《总目》很多地方也都体现了他的观点,但他毕竟只是清高 宗之词臣,是清高宗之代言人,况且在编纂过程中吸收了一代知识精英的意见,因而《总目》 决菲纪氏“一人之私见-o《总日》固然由乾隆钦定,重大原则问题由乾隆决定,但具体操作 则成于众手。可见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完备。《总目》作者问题不能离开《总目》的编纂过程。 综上所述,似可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总目》是集体刨作而非一人所为。明乎此,对于总 结编纂经验,了解《四库全书》及《总目》的学术水平,均具有重要价值。第二,《总目》 是官撰而非私撰。《总目》体现的是官方意志而非个人意志。明乎此,对于了解乾隆王朝的 文化政策、统治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三、关于本文创新之处 (一)首次揭示的新材料:《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收提要稿1143条,是当时撰写提要 稿的最初文献,复旦大学藏有两个抄本,较手稿本多出32条提要。本文进行穷尽性研究, 将其逐~与《总目》进行对比,分为六大类,勘其异同,察其有无;《翁稿》上所签“毁” 字甚多,与翁方纲笔迹不类,经笔者反复验证,审为纪昀手笔。毁书过程也是从分纂官到总 纂官到总裁官到清高宗。流水作业,层层把关。《南江书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惜艳 轩书录》也具有~定的文献价值。沈叔埏为《总目》的纂修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海岛算经》 提要可以确定为戴震所撰;《夏侯阳算经》提要原稿亦出戴震之手;《水经注》提要,学术界 历来认为是出自戴震手笔,实则馆臣在揣摩清高宗诗文后修改润饰而成;从《纂修四库全书 档案》发现三份档案材料记载了永乐大典本分纂官姓名:从《瞰蔗集》中发掘出来《宋朝事 实》、《烛湖集》、《庸庵集》三篇提要稿。 (二)首次揭示的新观点:首创乾嘉考据学派新的二分法,即分为民间学派与皇家学派。 四库馆派形成了一个学术共同体。其纲领性文件即《四库全书总目》。他们不同于以往的民 间学派,他们代表官方发言,《总目》能够反映出乾隆王朝的学术水准、文化政策等等。从 治学理念、治学方法均与民间学派存在较大的分歧:首倡“《四库全书》即《儒藏》”说。《四 库全书》也好,《总目》也好,始终严守儒墨之防,以孔子之道或儒家之道衡量群言

文档评论(0)

qiaochen1711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