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摘要
本论文是关于区域金融产业成长问题的研究。论文在总结归纳金融产业成长基本理
论的基础上,对我国以及东北金融产业成长的时序特征和空间状态进行具体描述,试图
探索东北区域金融产业成长模式。本文遵循由一般理论推演到实证状况分析、由整体现
象考察到局部规律发掘的研究秩序,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即时间和空间两重维度展
开论证。
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七章的内容。
第一章是理论部分,简单介绍金融产业成长既有的相关理论基础,归纳总结金融产
业成长的基本理论。本部分首先厘清金融、金融产业、金融产业成长的相关概念与范畴,
圈定金融产业成长研究的基本内容。对金融产业成长自身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金融
产业的形成条件、成长因素,金融产业成长水平的衡量指标以及金融产业成长的逻辑过
程。金融产业成长是对金融产业量变(规模扩张)与质变(结构改进)双重规定性的确
认。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金融产业成长是金融产业系统在运动中规模不断扩张、结构
不断改进的过程。金融产业成长的衡量指标由量性成长指标与质性成长指标构成。金融
产业成长具有时空连续性,在时间序列要经历量性区间向质性区间的过渡,在空间维度
则要遵从区域聚集到区域辐射的秩序。
第二章利用相关指标描述我国金融产业成长的时序特征。通过金融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及其变化,可见我国金融产业成长仅处于低级阶段。利用部分量性指标和质性指
标进行衡量,可见我国金融产业尚滞于量性区问,但质性成长在金融产业功能实现过程
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对金融产业进行规范和寻求创新空间是我国金融产业进一步成长的
主要目标。
第三章通过区域间金融产业成长的相关指标来说明我国金融产业成长的区域化特
征。我国金融产业成长映射着由区域非均衡走向均衡的空间运动过程,在某一时点上呈
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在金融产业总体规模、结构以及效率等方面都有所体现。本文
从金融组织体系的空间非均衡排布;会融业务总量的空间非均衡增长;金融市场体系的
空间非均衡发展以及金融制度框架的非均衡变迁等角度进行了具体说明。我国金融产业
成长水平的区域化正是由各区域相关因素的差异所造成的,具体表现为:区域条件差异
的决定性作用:二元金融制度导致创新动力差异;金融产业成长的循环累积结果;市场
需求与政策推动的区域差异;人力资源丰裕程度的区域差异。
第四章从量性指标和质性指标两方面,通过纵(时间序列)、横(空间维度)两个
方向的对比,考察我国东北区域金融产业成长的基本现状,并探究我国东北区域金融产
业成长的制约因素。我国东北区域金融产业成长水平不高,处于成长的低级阶段,量性
扩张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质性调整仍存在较大欠缺。并且东北区域与发达地区金融
产业成长水平的差距悬殊,即使是区域内部,三大省区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东北区域
余融产业成长的相对滞后归因于东北区域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因素,
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低导致资本形成能力薄弱;开放竞争格局中的金融资源外逸;
东北区域金融产业本身的成长动力和能力不足以及其他来自社会、政治领域的制约因
素。
第五章阐述东北区域金融产业成长与经济结构调整机制。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是东北
区域经济发展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无论是城市经济结构调整还是农村经济结构
调整,都需要区域金融产业成长的支持。但东北区域金融产业成长水平的落后状况,不
仅无法提供有力的支持,反而会成为重要的制约瓶颈。这也是对国内外经验考察的基础
上得出的基本论断。因此,促进东北区域金融产业成长是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
第六章说明了我国东北区域金融产业成长的具体模式。鉴于东北区域金融产业成长
的状况,本文提出东北区域金融产业一体化成长模式,以及重塑东北区域金融产权结构、
发展东北区域金融市场等建议,并设计以上三点建议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七章考察东北区域金融产业成长过程中的金融风险问题。金融产业是高风险的产
业,在金融产业成长过程中,金融风险还有着自我凝集的趋势,从而形成产生金融危机
并在系统内部及外部蔓延的隐患,严重威胁整个产业系统的金融安全。本章首先对区域
金融风险及其表现、成因和监控进行了一般性的说明,然后针对东北区域金融风险的具
体成因、表现,尝试性提出了几点防范措施,包括:采用sAP方案加快区域金融产业
的信息化建设;设置专门的区域风险监测与处置机构:建立区域征信系统;实施存款保
险制度等。
关键词:金融产业;金融产业成长;东北区域;量性成长;质性成长
I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