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今译的要求—.ppt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文今译的要求—

古文今译的要求—信、达、雅 1.“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例如:   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谏弭谤》)   误译: 周厉王暴虐,国内的人诽谤厉王。  2.“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原文:永州之野 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奇异蛇,黑底而白花。 原文: 触草木, 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异蛇触草木,草木全尽死。 3.“雅”是指译文不仅准确、通顺,而且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神韵。 古文今译的方法:直译和意译 1.关于直译   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例如: 原文:樊迟请 学 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译文:樊迟请求学种庄稼。孔子道:“我不如老农。” 原文: 请学为圃。 子曰:“吾不如老圃 。”(《论语·子路》) 译文:又请求学种菜蔬。孔子道:“我不如老菜农。  意译  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 凌余陈兮躐余行, 阵势冲破乱了行, 左骖殪兮右刃伤。 车上四马,一死一受伤。 原文: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译文: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2、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例如: 原文:谁为为之? 孰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对译:谁为做事?谁让听我的? 调整:为谁做事?让谁听我的?   3、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古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 原文: 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曹刿论战》) 对译: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衰落,第三次 便泄尽了。 增补: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已经衰落,第三次〔击鼓〕〔士气〕便泄尽了。 4.删减: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 原文:狼度简子之去远 。(《中山狼传》) 译文:狼估计赵简子已经离远了。 5.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如人、牛、山、草等,可以保留不译;象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国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及官号、年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 1、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 曰武姜,生 庄公及公叔段。 译文: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称为武姜,生下庄公和公叔段。 2、原文: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月八日卒, 年四十七。(《柳子厚墓志铭》) 译文: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十七岁。 3、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 译文:“道”可以用言词表达的,就不是“常道”。 译文常见的错误 1.因不了解字词含义造成的误译 由于不明用字通假,古今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义与今义、单音词与复音词等字词问题而造成的误译,例如: (1)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2)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爱”字在古代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是亲爱义,古今相同;一是吝惜义,今已消失。例(1)中的“爱”字正是吝惜义。应译为“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如不明古义,就会误译为“我怎么会疼爱一头牛”。例(2)的“卑鄙”中的“卑”是卑下,身份低微;“鄙”是鄙陋,知识浅薄。可译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不能理解成道德品质恶劣的意思了。  2.因不了解语法修辞造成的误译 (1)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尽心上》) (2)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例(1)“小”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果不理解,就会译为无法理解的“小了鲁国”。这句应译为“孔子登上东山而觉得鲁国变小了”。例(2)的“犬”是名词用作状语,不理解就会误译为“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 3、因不了解句式特点造成的误译 4、因不了解古代生活与典章制度而误译 缺乏古代文化常识,不了解古代社会生活,也会造成误译。 (1) 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袁枚《黄生借书说》) (2)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韩愈《送董邵南序》) 例(1)的“通籍”,意思是做官。古代中进士取得做官资格称“通籍”,意为朝廷中有了名籍。不了解就会误译为“精通书籍”。例(2)的“举进士”是“被推举参加进士科考试”。如果不了解唐代的科举制度,就会误译为“中了进士”。 1、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

文档评论(0)

9885f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