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遗传不育技术中致死基因的研究与应用.pdfVIP

害虫遗传不育技术中致死基因的研究与应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害虫遗传不育技术中致死基因的研究与应用.pdf

- 生物安全学报 2015,24(2):136 147 JOURNAL OF BIOSAFETY http:∥www.jbscn.org DOI:10.3969/ j.issn.2095-1787.2015.02.007 害虫遗传不育技术中致死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1+ 1,2+ 1 1,3,4 1 1,5 1,6∗ 王玉生 ,蔡玉音 ,武 强 ,严 盈 ,张桂芬 ,刘桂清 ,万方浩 1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天津市宝坻区 3 大白街道办事处农业办公室,天津301802; Department of Entomology,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4 Raleigh,NC,USA,27606;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Society Center and W.M. Keck Center for Behavioral Biology,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Raleigh,NC,USA,27606; 5 6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60; 青岛农业大学 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摘要:基于遗传修饰手段的昆虫不育技术(SIT)作为一类物种特异、环境友好、科学高效的新兴策略,在害虫防治中具有广 阔的应用前景。 释放携带显性致死基因昆虫的技术(RIDL)是改进传统SIT 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四环素调控系统、特 异性启动子、性别特异剪接系统和特异性致死基因等重要元件,其中根据不同昆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特异性致死基因对于 构建遗传不育品系至关重要。 这些致死基因或受到阻遏调控系统的控制、或特异的在雌虫中表达、亦或直接作用于X染色 体,导致后代在特定发育阶段或特定性别中条件致死。 本文综述了RHG家族(reapr、hid、grim、michelob x)细胞凋亡基因、转 录激活因子tTA及Nipp1Dm、归巢内切酶基因等在害虫遗传不育技术中的研究和应用,讨论了特定致死基因的效应机理和 应用特点,并对其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由于不同效应基因的致死作用和调控机理尚未完全明晰,因此深入研究特 异致死基因的凋亡机制和在不同物种中的兼容作用,将为害虫遗传防控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和手段。 关键词:昆虫不育技术;致死基因;细胞凋亡基因;转录激活因子;归巢内切酶基因 Used of lethal genes in sterile insect technique for pest control:a review 1+

文档评论(0)

o25ju79u8h769h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