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生论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留守生论文

留守初中生的心理现象调查与对策 阳新白沙镇潘桥中学:徐丽 梁斌 【摘要】,加快了城乡之间人口的流动,继而在农村的受教者中出现了一个新群体,即“留守生”。 伴随着一个个“空巢”家庭而来的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这些留守青少年少了父母的温暖和关爱,容易产生孤僻、冷漠、自卑、虚荣、敏感、仇视甚至恐惧害怕心理,也容易出现任性、暴躁、叛逆、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部分留守青少年天不怕地不怕,到处惹事生非,比如喜欢通宵上网、抽烟酗酒、谈恋爱、爱撒谎。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究其原因,对症下药,注重心理教育、培养自我约束能力、学校实施多元化管理、家庭给予精神关爱、媒体扩大舆论关注、社会相关社团机构共同监督,一起来关爱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等方法,以自己现任教的农村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我校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生活水平、身心健康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个人见解。全文主要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 结合积累的部分案例,对我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作一个详叙,探讨我校留守学生存在的心理现象。第二部分: 针对目前我校的现状,谈谈解决留守生教育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 留守生心理现象 教育对策 一、潘桥中学留守学生的心理现象 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务工或经商,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与情感培养,使得学校、家庭之间出现了教育衔接的断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们潘桥中学的留守生中有70%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一般而言,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一)孤僻、自卑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疼爱,这些孩子长期居住在亲戚的屋檐下,或者跟祖父母一起生活,做事情总是畏手畏脚,有种被大人遗弃的感觉,与人交往不敢大声说话,由于在学习上没有家长的辅导,生活锁事也要分心。大部分留守的学生成绩跟不上,在家里没人交流,在学校得不到认同,就形成了孤僻的性格,产生了自卑的心理。 例1:我所在的七(一)班有63名学生,其中64%的学生是留守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点自卑,不自信。平时上课敢举手发言的人不到10%,全班敢大声回答问题的只有5个同学,大部分同学上课不敢开口,每当我望着某个同学暗示时,他就迅速低下头。每当我鼓励他们高举双手,大声回答问题时,许多同学雀跃欲试,但手就是举不起来。 例2:据调查,我们班的63名学生,有50%的人愿意坐在后面或四周靠墙的位置。想坐在前三排中间的同学仅只有12%,想坐在中间的占36%。其它少数人表示坐哪里都无所谓。 例3:另一份调查是学生进入校门到教学楼有两条路供选择:路一,从校门口走大路穿过操场到教学楼,这条路最近,也最宽敞好走。路二,在校园的西方墙根下有一条小石子路弯到教学楼,路况不佳且较远。在被任意调查的100名学生中选择“路一”的占43%。 选择“路二”的占57%。独自一个人走路的占67%。两个人或多人一起上学的占33%。 根据两份调查可以看出留守生中有一半的学生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有自卑的心理表现,不敢与人交往造就了墙根性格——孤僻、自卑。 (二)敏感 中学阶段本来就是一个学生心理极度敏感的时期。留守的学生会把别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视为“别有意味”的轻视,以致对周围人怀有厌恶、抵触的情绪。那些被亲戚带养的学生更是感到寄人篱下,被父母抛弃的心理。我曾对40名留守学生做过调查。其中有9人是跟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住在自己家里,没有大人监管,最大的那个孩子管理生活费用。有25人是跟祖父母一起。有6人是跟小姨、姑姑或是叔伯等其他亲戚住在一起。40人当中有30%的人有过跟亲戚生活一段时间的经历,他们均表示宁可自己一个人或跟祖父母一起过,他们总觉得在姑姑、小姨或叔伯家,这些大人总是袒护自己的孩子,有时候会把莫名其妙的错误推到他们身上,对他们不公平,总觉得自己在别人家是个附带品。他们那根敏感的神经教会了他们察颜观色。 (三)虚荣 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在外务工的父母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的需求,以此来补偿孩子的情感缺失,殊不知人对高级需要的缺乏会加强对低级需要的追求。这样留在家里的孩子往往讲究吃穿,热衷攀比,喜欢摆阔,用虚荣心掩盖自己的那些孤独心。 例1:2008届九(1)班43名学生,13%的学生穿过李宁、安踏、361°等不同品牌的衣服和鞋,手机在这个班的使用率达到14%。 例2:2008届九(3)班46名学生,28%的学生有MP3或MP4,有的个别同学有两个,其中有一姓罗的男生在一学期内换了3个不同款的MP3,手机在这个班的使用率达到10%。 这群穿名牌,用手机,带MP3的学生基本都是留守学生,他们身边常围满了人,谈论的也是名牌、手机、MP3、明星之类的事。他们以有手机、MP3为荣,在学校里他们本身也是一群“衣着”明星。追求物质的享受远胜于学习,完全曲解了作为一名学生

文档评论(0)

9885f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