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雪 题李凝幽居
学科组 语文组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人 张雪凌 使用人 张雪凌 课题: 江雪 题李凝幽居 第 10 周 2 教时 授课日期: 2012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领 域 技 能 领 域 情 感 领 域 1.熟读古诗《江雪》,《题李凝幽居》,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2.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读懂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说说古诗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品味诗歌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江雪”,顾名思义是指江上的雪。由此可以看出本诗的创作季节是冬季,给人一种寒冷凄凉的感觉。
2.创作背景: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政治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要求:
1.掌握诗句注解,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用自己的话表述这首古诗的意思。
3.明确:一、环境——寒冷凄凉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2. “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生回忆,背诵诗歌;说出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生思考,积极解题回答;
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简介作者简介时代背景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自主学习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并积极进行课堂展示交流
3分钟
2分钟
5分钟
3分钟
3分钟 环节 教 师 活 动 知识点 学 生 活 动 时 间 个性补充 课堂展示交流
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引导小结全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师板书《题李凝幽居》并讲诉: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自主学习,体会诗歌含义
(二)、心情——孤独寂寞
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
(三)、精神——顽强不屈
这位渔翁生活贫困,为了生存,不得不出来钓鱼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坚强、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坚韧不拔、毫无畏惧、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1.咱们齐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
2.同学们,《江雪》这一首诗,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绝妙!是古诗中的精品!千百年来,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1.《题李凝幽居》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但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体会: 1).这首每一联的主要容 (2)
3.明确:首联写友人李凝幽居的环境 小径通向荒芜的小园;暗示了李凝的隐身份。颔联写幽居的静寂(以响衬静)(名句);颈联写回归路上所见。尾联点明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归隐 积极进行课堂展示交流,并认真做笔记
生体会 ,归纳渔翁的精神
体会《题李凝幽居》中的名句,酝酿学习兴趣
生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学习,归纳诗意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4分钟 环节 教 师 活 动 知识点 学 生 活 动 时 间 个性补充 合作探究
课堂展示交流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展示交流,并予以点拨明确:
师引导学生小结归纳“推敲”的含义及本诗主旨
利用投影出示课堂检测,引导学生完成后互批更正
的愿望。前三联是写景叙事,作为铺垫,最后方托出此一主旨,即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诗紧扣“__”字,首联写李凝所居之地的____,颔联写所居之地的____,颈联写所居之地环境的____,尾联抒发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____,层层铺垫,将诗人归隐志向表达得水到渠成。
1. “推敲”一词(或典故)来源于《题李凝幽居》。你认为“推”和“敲”哪一个更好,谈谈你的看法。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为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呢?
明确:此诗巧妙地抓住了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瞬间。
“鸟宿”在高处,是静景,“僧敲”在低处,有动态,有音响一高一低,一静一动,相互配合得多么和谐。十个字意象密集,境界幽绝,响中寓静。
3主旨: 这首诗通过写友人李凝居所的清幽环境,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题中“题李凝幽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