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生借书说正式第二课时
黄生借书说 * * * 学习目标: 1、熟练翻译课文,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用法 2、学习课文构思严密,对比鲜明的写作特点。 3、懂得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专心学习。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翻译句子 书非借不能读: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惴惴焉摩玩之不巳: 必高束焉,庋藏焉: 姑俟异日观: 故有所览辄省记: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素镡灰丝时蒙卷轴: 今黄生贫类予: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一词多义 子不闻藏书者乎 子孙弃者无论焉 然天子读者有几 非独书为然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太后曰:然 非独书为然 若业为吾所有 为一说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子孙弃者无论焉 必高束焉 庋藏焉 授以书而告之曰 吾不得而见之矣 少时之岁月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子不闻藏书者乎 你 子孙弃者无论焉 儿子、儿辈 然天子读者有几 然而 非独书为然 这样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接着,这以后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这样说来,那么 太后曰:然 对的,是的 非独书为然 是 若业为吾所有 被 为一说 作、写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语气助词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地 子孙弃者无论焉 语气助词 必高束焉 庋藏焉 兼词,于之,相当于在那里 授以书而告之曰 代指黄生 吾不得而见之矣 代指书 少时之岁月 的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注意古今意义的区别 无论: 夫人: 古:不必说. 今:表示条件关系的一个 词:不管。 古:那个人。 今:丈夫对妻子的称呼。 可惜: 古:值得珍惜。 今:惋惜。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省略“授”的代词宾语“之”)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译时要在主语“七略、四库”后加判断动词“是”) (3)倒装句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状语后置句,为“以书授之”) (4)被动句 若业为吾所有 (“为……所……”是一种表示被动的句式,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施动者,表示被动关系) 归而形诸梦(状语后置句) 第一段有关讨论 a.作者是怎样提出课文的中心论点的? 明确:作者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提出中心论点,给黄生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摆出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开篇进题,毫无枝蔓。并用了双重否定句强调了作者的意思,使论点显得鲜明有力。 b.作者列举了哪些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哪些是重点写的? 作者运用了3个实例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先以“七略四库”和“汗牛塞屋”极言天子和富贵之家藏书之多,继而以“读书者有几”进行反问,表明他们无心读书,有书不读。这两例是叙述的重点,语气也比较严厉。第3例以“祖父积,子孙弃”概括其他藏书者的情况,意在说明有书不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3个实例初步论证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 a.作者是怎样以自己的经历来论证论点的? 作者幼时好书,由于家贫无书,向张氏借,但张氏不借,饱尝了借书之难,所以一旦借到书,看过就能清楚地记在心里,因而读书效率很高,这说明借书能促使人发奋学习。到做官之后,经济条件改善了,得书容易了,“落落大满”,藏书不少,但有书反而不读了,让书布满虫丝,被虫蛀。这样一正一反,两相对照,有力地论证了“书非借不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施工企业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pdf VIP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教案.pdf VIP
- 砂石料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14627.pdf VIP
- 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考试题及答案.doc
- 横河flxa21两线制电导率变送器快速启动手册.pdf VIP
- 图集规范-天津图集-12J5-1图集(2012版)平屋面 DBJT29-18-2013.pdf VIP
- 第2课+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体育+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pptx VIP
- 第12课 闭环控制助稳定 教案 义务教育人教版信息科技六年级全一册.pdf VIP
- 生命教育PPT模板.pptx VIP
文档评论(0)